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正文
探索“多维化”思政教育实践,构筑“立体式”党史教育
2023-09-15 10:02:00  作者:杨 莹  来源:新华日报

党史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用正确的党史观引领高校党史教育,是高校党史教育需要把握的根本问题。树立正确党史观才能达到激浊扬清、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目的,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促使大学生从中汲取面对困难和压力的经验与力量,培养具有正能量的新时代人才。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层面出发,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依托党史教育开展思政教育实践,可以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加强思政教育成效,高质量完成思政教育目标。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校应积极构筑“立体式”党史教育模式,推动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学习,吸引大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积极参与,打造“多维化”思政教育实践,在多元协同中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

“立体式”党史教育模式的构筑,需要高校、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充分互动。针对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现状,高校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整合校内和社会资源,搭建线上线下党史教育平台,并将各级院系、班级等纳入教育实践范围。开设党史研学课程,创新思政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校、院、系纵向联动,师、生、育人平台横向协作的“立体式”党史教育模式。高校应从组织生活、研学实践、专题讲座、学生宣讲、线上线下混合教育角度出发,统筹党史教育宣讲活动,以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校宣传部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生工作部门等组织协作,以课堂教育为主线,辅助创新各类宣讲、参观、研学、影视、讨论、纪念、主题比赛等活动,形成纵向贯通;将党史教育融入各类课程实现横向协作,彰显“立体式”党史教育实践特色,切实为思政教育“多维化”实践提供动力。而以“立体式”党史教育模式打造“多维化”思政教育实践,依赖于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统一性。首先,党史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目标统一性、内容相通性、形式互补性,以“立体式”党史教育模式打造“多维化”思政教育实践,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与现实依据,能够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在提升学生对党史了解的基础上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其次,党史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坚定理想信念和拓展新时代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以“立体式”党史教育模式打造“多维化”思政教育实践,能够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帮助大学生感悟信仰的力量,并在活动参与和实践锻炼中增强对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汲取百年发展中萃取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谱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三,党史教育可以拓展思政教育实践范围,提升研学教育的实践地位,以“立体式”党史教育模式打造“多维化”思政教育实践,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研学基地、战争纪念馆、文物馆、红色歌舞剧等纳入思政教育场域,结合权威媒体制作的党史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创新力;制作有关地方发展成就和传统文化等的短视频,开展多元化思政教育主题实践,促使大学生感知历史、感悟精神,从而实现思政教育目标。

高校:优化“立体式”党史教育顶层设计,引领思政教育“多维化”实践

构筑“立体式”党史教育模式,高校应从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角度优化“立体式”党史教育顶层设计,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思政教育“多维化”实践。作为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应将党史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大任务,在各级学院、各类班级中深化党史教育,构建立体式教育模式。纵向贯通党史教育实践,并将党史教育目标与思政教育现实需求相联系,制定符合本校立德树人实际的党史教育“立体式”宏观规划,以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以“立体式”的党史教育打造“多维化”的思政教育。要改变传统枯燥的被动式单项输出教育模式,开设党史研学实践课,系统设置研学实践课的实践方式、实践学分和实践安排,专项拨出研学实践经费,保障研学实践课的开展;举办各类党史主题竞赛,例如红色短视频大赛、大学生讲思政课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创造。例如,南宁师范大学将党史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立德树人”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的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施方案,将培育大学生综合素养融入党史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党史教育在全方位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应重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从育人主阵地角度优化顶层设计。重视思政课主渠道地位,实现党史教育进课堂、进头脑,以此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强化思政教育价值引领。在课堂教育中融入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利用大学多学科优势,在不同专业间开展跨学科的党史交流。

高校应将党史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或开设特色党史教育课程,将党史教育融入“大思政”育人实践。这既可实现“立体式”党史教育的横向协同,又可拓展思政教育实践维度,在多元协同中发挥党史教育功能,助推思政教育高质量实践。为此,高校应深化课程思政实践,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中开展党史教育,以“党史+专业”的模式开展党史教育的立体化实践,引领思政教育“多维化”实践。

教师:自觉承担“立体式”党史教育职责,落实思政教育“多维化”实践

“立体式”党史教育模式的构筑与“多维化”思政教育实践的打造,皆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实践与系统引领。思政教师应具备历史思维,自觉提升自身党史素养,深入挖掘和活用党史教育资源,实现党史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高效落实,助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

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导者,思政教师的综合素养影响着思政教育实效性。思政教师应自觉承担起在“立体式”党史教育中的职责,实现党史教育信息的上传下达,并自觉树立历史思维,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之余,积极参加高校与院系党组织组织的实践活动与培训活动,系统掌握党史教育理论知识、锻炼实践技能,从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刻认识党史教育的重大意义,提升自身党史教育水平。

思政教师应深入挖掘党史教育资源,将其高效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打造“多维化”思政教育实践。具体而言,思政教师可着眼于校外红色文化纪念馆、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战争纪念馆等,在与校外机构的交流协作中挖掘特色党史资源,将党史文献资料、红色文化、革命遗址等整合为思政教育内容,奠定思政教育“多维化”实践的内容基础。例如,湖北科技职业学院将红色文化实践活动作为日常思政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以“立体式”的党史教育打造“多维化”的思政教育实践。

学生:参与“立体式”党史教育,深化思政教育“多维化”实践

大学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其在思政教育中的参与度及个人思想价值观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思政教育实效性。作为党史教育的重点对象,大学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也影响着“立体式”党史教育模式的运用成效。

大学生应以时代新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接受高校和教师的指导,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类形式的党史教育和研学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为思政教育“多维化”实践贡献力量。

大学生应明确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积极与教师互动,并深入社会实践大课堂,自觉参与“多维化”思政教育实践,在教师指导下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三下乡”等实践活动,积极参观红色革命圣地,感知党史历程、感悟革命精神、接受价值引领,全方位深化思政教育“多维化”实践。

大学生应身体力行学习党史,自觉主动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真正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主体的作用,在与教师的密切交流中明确自身需求,协同教师创新思政教育实践模式,促进思政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同时积极参与情景体验式、合作探究式教育实践,在提升“立体式”党史教育生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思政教育的“多维化”实践。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号:SGH22Y1369〉的研究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