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北部战区机关视察慰问,通过视频看望基层官兵,检查部队战备值班和执行任务情况,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全体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军队文职人员、预备役人员和民兵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记者 梅常伟日期:2025-01-26 09:14:00
-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强大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显著精神标识。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并用“明体达用、体用贯通”高度概括了这一思想的鲜明特点。“体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还需继续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把握文化发展要求,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深层次把握当代中国的文化使命,在融通思想认识和实践创新中推动当代中国的文化创新与文明复兴,为民族复兴和世界和平贡献理论智慧和文化力量。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姚婷婷日期:2025-01-26 10:30:00
-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 2024 — 2027年) 》 (以下简称《规划》 )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新一轮的阶段性部署,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就了美好蓝图、制定了行动路线。来源:求是网作者:求是网评论员日期:2025-01-26 10:20:00
-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在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总书记来到去年遭受洪灾的受灾群众家中,看住房、问年货、询问补助是否到位。在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同店主和顾客交流,关心老百姓的“菜篮子” 、 “米袋子” 、 “果盘子”节日期间市场供应情况。来源:求是网作者:求是网评论员日期:2025-01-26 10:13:00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凸显了涉外法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当前,法学界对涉外法治已展开较多讨论,主要聚焦涉外法治的重大意义以及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政策性解读,但对涉外法治的概念、特点及其属性展开的基础性研究、学理化阐释相对不足,这不仅导致涉外法治概念常被不准确地使用,如与国内法治相隔绝、与国际法治画等号。还会制约涉外法治对中国法学理论创新发展和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霍政欣日期:2025-01-24 13:49:00
-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推进。“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 ,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形成的新时代改革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使用破立的表述,但对社会变革的哲学思考内在地蕴含着破立统一的辩证思维。重温相关论述及其实践运用,对于我们在新征程上以科学方法推进改革,奋力开辟改革发展新天地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光明日报作者:秦龙日期:2025-01-24 13:47:00
-
大学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的重要部署。面对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迈向数字文明的发展大势,大学如何把握数字文明新机遇,引领数字时代新发展?可以确信的是,创新一定会让未来大学与现在截然不同。概言之,未来大学将从知识型教育转变为创新型教育。来源:光明日报作者:郁建兴日期:2025-01-24 11:18:00
-
“数实融合”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以数字技术创新与扩散为基本支点,以数据要素的使用为内在形态,在实体产业的应用场景中实现生产力跃迁,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数实深度融合为重要抓手,持续推进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来源:光明日报作者:贺建风 陈茜儒日期:2025-01-24 11:17:00
-
数字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布局的主要领域,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是抢占数字经济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部署,对我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意义。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李 涛 欧阳日辉日期:2025-01-24 11:16:00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创新涉民族宣传的传播方式,丰富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新征程上,我们要用心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让故事温暖人心、凝魂聚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魏晓冉 平章起日期:2025-01-24 11:15:00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 。建立完善的科普激励机制,健全科普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加强组织保障,鼓励用人单位将参与农村科普工作的成效作为职工职称评聘、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畅通科普工作者的职业发展通道,为农村科普人才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魏永莲日期:2025-01-24 11:13:00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五次考察广东,每到广东发展的关键节点、重要时刻,都为广东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深刻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求广东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下功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广东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锚定目标、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以“百千万工程”的推动实施,奋力开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探索广东经验、提供广东智慧。来源:人民日报作者:岳 升日期:2025-01-24 11:00:00
-
1月24日, 《学习时报》刊发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署名文章《干字当头狠抓落实》 。全文如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方向、明大道,定目标、定举措,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论到方法论,都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针对需求不足这一问题,以更加精准的政策举措来提振消费,以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来提升群众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以保障改善民生来释放内需潜力。更大力度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劳动者满怀激情建功立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以“走在前、做示范”的实际成果,向党中央交上新的合格答卷。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日期:2025-01-24 09:24:00
-
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包括“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其中一项具体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需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研究新形势,以创新思维和扎实行动,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赵 磊日期:2025-01-23 10:33:00
-
作为人口规模巨大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既要有效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又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必须积极探索创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同时,加强对化石能源资源型地区、减排困难行业企业等的跟踪监测,完善针对性的支持政策,以公平、有序、公正的方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田智宇日期:2025-01-23 10:33:00
频道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