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江苏聚焦 > 基层党员冬训 > 2023—2024年度江苏基层党员冬训 > 冬训微感悟 > 正文
基层理论宣讲员要把好冬训宣讲三环节
2024-03-11 15:15:00  作者:于婷婷  来源:南通市崇川区新城桥街道

基层理论宣讲员来自基层、来自群众身边,是在群众中选拔培养出来的,与群众距离最近,也最了解群众。作为党的声音一线“理论快递员”,基层理论宣讲员的理论宣讲是党员开展冬训的有效力量。如何做好一场有温度、能解渴的理论宣讲,将理论“好声音”传到“寻常百姓家”,需要把好宣讲“前、中、后”三环节。

宣讲前要静下心学原理,走出去做调研,精心准备“讲什么”。一场群众叫好叫座的理论宣讲,一定是将党最重要的理论与群众最关切的需求有机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准确全面完整把握党的创新理论,又要紧扣群众所需所感所盼。要把学习理论作为主旋律,既要学习马列主义等经典理论,更要学习十八大以来“最鲜活”的创新理论,通过集中学习、自身学习、参加培训会、交流研讨会等,做到“给人一杯水自己有一桶水”。如果说理论基础是宣讲的根,是基层理论宣讲员宣讲的底气,那么,深入群众中去搞调研,收集民意,了解群众想听什么、爱听什么,摸清群众需求就是宣讲的神,是基层理论宣讲员宣讲的灵气。在准备讲稿时,就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找到群众关注点、兴奋点,采取“点单式”方式,在“米袋子”里讲国家粮食安全,在“钱袋子”里讲乡村振兴,在绿水青山中讲生态环保,在养老托幼中讲党的惠民政策。

宣讲中要放下身说道理,善于去观反应,适时调整“怎么讲”。基层理论宣讲的受众对象是老百姓,最忌讳的是照本宣科和干巴巴的说教。我们不能只做理论的剪切粘贴者和搬运工,要做理论的“翻译官”。在宣讲活动中,要有把“书面语”转化成“大白话”的本领,以小信息讲述大政策、小故事讲好大发展,用接地气、冒热气的群众话、家乡话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党的惠民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宣讲中,不能竹筒倒豆子一股脑按照准备讲稿、原有计划来,要学会在现场看“微表情”、读懂“微目光”,现场的反映是我们宣讲好坏的“检测器”,群众表情迷茫可能是听不懂,不耐烦,可能是没有击中兴奋点,需要我们适时调整宣讲方式、创新宣讲形式,一段乡音乡语、一曲正能量歌曲、一次以心交心的聊天,可以激起群众的心灵共振。

宣讲后要坐下来听意见,乐于去答疑问,及时了解“有何效”。基层理论宣讲不是高高在上的一味输出,更不是讲完就走的“走秀”,需要在与群众互动中了解宣讲的效果。宣讲后要留有时间答疑解惑,有问有答、交流互动,增强宣讲活动的交互性和沉浸感,真正让群众“无所知而来,有所得而归”。要听取群众对宣讲的意见建议,群众的建议意见是最质朴的,对宣讲的认同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对宣讲的批评和意见是我们改进的方向,群众对宣讲的“体感”是我们做好理论宣讲的“金钥匙”。宣讲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我们还要进行“回头看”,就是要深入群众中做好微调研,了解宣讲理论是否与实践结合,只有真理被群众学会并运用其中的道理付诸实践,理论宣讲才会变的更有物质力量,才会更富有生命力。

总之,基层理论宣讲也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前、中、后”每个环节都要认真把握,才能“烹饪”出一场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有说服力、有到达率、有实效性的理论“大餐”,让党员群众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上,凝心聚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来源:南通市崇川区新城桥街道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