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智多星 > 最新推荐 > 正文
转型赋能,跑出产业强市“加速度”
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谈镇教授对话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 ——
2020-12-15 08:45:00  来源:新华日报

2019年起,镇江丹阳市立足补短板、调结构、稳发展,提出了三年逐级递进式提质增效发展计划。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丹阳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交通上主动对接”“产业上强化协同”的新发展思路,努力打造沪宁线上的高附加值产业基地。在“长三角媒体看丹阳大型采风活动”举行之际,《智库周刊》特邀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谈镇教授,就区域产业发展转型、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把握等话题,与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展开“云对话”。

翻山过坎,

开启高质量转型新篇章

谈 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作为历史上涌现过“五朵金花”工业盛景、享有“戴丹阳眼镜、看美丽世界”等美称的丹阳,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等方面遇到了哪些考验,作出了哪些探索?

黄春年:实事求是讲,近年来,丹阳深处转型升级的关口期、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作为乡镇工业的先发地区,丹阳也较早地遇到了“成长的烦恼”。2016年以来,丹阳在金融生态、安全环保等领域遇到了很大挑战,我们主动关闭了近200家化工企业,一批企业在互联互保中相继倒下。

我们痛定思痛,提出“要用三年时间,以‘四个着力’化解矛盾、积蓄力量,扎实走好丹阳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2019年以“发展与稳定”为主题,夯实发展基石;2020年聚焦“发展和民生”;2021年重点谋划“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着力解决一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高质量发展扫除障碍;着力招引一批重大项目,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着力带好一支队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着力形成一批有效制度,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支撑。通过这两年的努力,丹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金融生态方面,连续开展优化金融生态系列活动,金融生态持续好转,在今年全省县(市、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排名中,较去年提升了30个位次。

谈 镇: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发展,也是“高难度”的发展。丹阳从破解制约发展质量的“难处”入,迎着历史积累的矛盾上,一年一个脚印为经济转型升级化解风险、积蓄能量。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厚植发展优势,释放发展潜能,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确保了质的稳步提升。

产业强市,

拉开集聚集约发展新序幕

谈 镇:产业,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写好“强富美高”时代答卷的重要基础。丹阳是苏南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多年来先后涌现了一批诸如鱼跃、沃得、大亚、天工等国外有份额、国内有地位的明星企业和名牌产品。在新一轮供给侧改革中,丹阳市委、市政府在引导地方产业进一步做优做强方面有哪些新想法新思路?

黄春年:明确了三年发展目标后,丹阳全市上下抱着“咬定产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坚守实体经济不放松”的理念和信心,坚定不移抓项目、把握机遇促转型,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转型成效。

一批省市重点项目接连落地,“三区三园”框架全面拉开,实体经济迸发出新的活力;政银企高效对接,作风效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呈现新的气象。特别是在项目建设方面,聚焦大健康、视光学、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推动国药、金宇等一批省重大项目有序落地,招引了万洋、力合、标龙等一批优质项目落户,陕煤、鞍钢、金茂等一批“国字头”企业成功牵手丹阳,区域发展“硬实力”不断增强。

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我们仍坚持主动走出去,加大对北京、上海、深圳等重点地区的招商密度,先后引进美境铝合金延伸应用产品、菲林格尔智能家居等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开展产业强市“三集中”活动月,集中签约项目34个,总投资近110亿元。集中开工项目58个,总投资221.4亿元。特别是总投资50亿元的标龙、万洋两个项目,不仅拉开了村镇工业园区升级改造的序幕,更标志着丹阳市高质量发展步入集聚集约新阶段。此外,我们积极探索“链长制”,由相关市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副链长”,通过量化发展目标、培育“链主”企业、开展精准招商等,成立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心,全面服务“链长制”,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丹阳已形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眼镜及视光学、大健康等10条较完整的产业链,先后获得长三角最强中国制造县市、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2019年位列工业百强县第12位。

谈 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丹阳作为产业强市,强经济就要强实体,强实体就要强工业。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大力发展用地集约、布局集中、企业集聚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提升丹阳发展硬核实力。

发力“大交通”,

沪宁线上找准定位展新貌

谈 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间从产品市场、各资源要素市场向更宏观的发展政策的逐步统一,早已成为新时代最引人注目的新趋势。对此,地处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带的丹阳有什么因时应势的战略性发展设想?

黄春年:丹阳位于上海大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是沪宁线上新兴的中心节点城市,拥有完备的铁公水航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目前,我们正在谋划“十四五”期间“外联成网、内聚成核”的综合立体大交通格局,力争用五年时间,努力建设“三横二纵”干线铁路网(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既有线铁路和扬马城际铁路、镇宣铁路)、“二横二纵”高速公路网(沪宁高速公路、宁常高速公路和阜溧高速公路、江宜高速公路)和“五横五纵”国省干线公路网,全面对接南京、上海和苏锡常都市圈,寻求东西双向融合平衡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铁水联运方面,通过物流园区和丹阳港铁水联运码头建设,利用京杭运河水运优势,大力发展水上集装箱运输,建设“B型保税区”,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竞争力。

未来,丹阳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强化“高质量、绿色化、一体化、高效化”导向,全力构筑发展新优势,努力推动“产业之城、创新之城、幸福之城”的高质量新跨越,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贡献丹阳力量。

谈 镇: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放眼长三角,每个超级都市背后都“自带一个圈”,像涟漪一样向外扩散。要发挥丹阳“左右逢源”的独特区位优势,织密与上海、南京等核心城市交通联系,广泛嵌入区域分工协作链,引进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级要素,特别是高端技术,推动更多高成长企业落户,在积极融入都市圈同城化进程中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 本报记者 笪 颖 整理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