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正文
将爱国企业家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
2024-04-15 08:58:00  作者:陈晓峰  来源:新华日报

爱国企业家精神内涵丰富、特质鲜明,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力量和育人价值,可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将爱国企业家精神融入高校“大思政”格局,其价值意蕴凸显在三个方面:

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务实之举。探索将爱国企业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堂,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涵养担当作为的品性、坚定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选择,积极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探索开展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旨在强化爱国、奋斗、创新、诚信、担当、奉献的主流价值引领,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这是培养我国未来企业家阶层的形势所需。企业家精神的广泛传播与社会认同,将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加强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有助于培养我国未来的企业家阶层,引导他们将来在经济舞台上大展身手,实现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助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这是新时代高校挖掘统战教育资源的有益探索。踏上新时代新征程,爱国企业家精神历久弥新,蕴藏着丰富的统战教育资源。爱国企业家典范的感人事迹中蕴含着丰富的统战教育资源,高校要深入挖掘这些资源,教育引导大学生相信党、感恩党、跟随党,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校培育爱国企业家精神,要遵循教育规律,创设适宜的教育情境,增强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努力促使大学生升华其思想认识。实施路径主要有四个方面:

坚持“守正”与“创新”相融合,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扩大覆盖面。思政课从教材出发,因时制宜讲述爱国企业家典范的人生事迹和重要成就,巧妙融入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以张謇等爱国企业家典范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引领价值导向,满足大学生成长需求和内心期待;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特别是爱国企业家精神,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教学之中,形成志同道合共同体。

坚持“隐性”与“显性”相融合,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增强穿透力。高校将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与学术探讨、文艺演出、读书讲座、环境布置等有机结合,让企业家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观成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研讨中提升层次,组织开展企业家精神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深化对企业家精神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增强企业家精神教育说服力;在文艺演出中情感共鸣,将爱国企业家精神融入歌舞、情景剧、话剧等文艺演出,在创作、表演中生动诠释企业家精神,在观看、欣赏中深刻领悟企业家精神,增强企业家精神教育感染力;在读书讲座中丰富体验,通过世界读书日、校园读书节等活动,面向大学生推荐企业家人物传记类书籍,组织读书交流会、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增强企业家精神教育吸引力;在环境布置中营造氛围,通过校报校刊、橱窗板报、图文展览等大力宣传爱国企业家典范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氛围,增强企业家精神教育影响力。

坚持“线上”与“线下”相融合,以新兴媒体运用为契机提升参与度。高校通过微视频、音乐、动漫、图片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形式,将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内容传播延伸至网络平台,引领大学生置身于轻松、愉悦的网络环境之中,了解张謇等企业家典范人生经历,感悟其人生选择,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报国志。要注重关联性,链接现成资源;注重创新性,开播网络课程;注重互动性,用好微信微博;注重协调性,开设宣传专栏。发挥“融媒体”传播优势,革新优化媒体传播路径,促进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深入人心。

坚持“践行”与“明理”相融合,以社会实践为手段提高实效性。爱国企业家精神教育融入社会实践,主要有参观考察、实践调研、志愿服务、创业教育等方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坚持企业家精神教育沉浸式体验与自主性参与同向,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由校内延伸校外,有计划地参观考察场馆故居,让大学生亲身体悟、自主思考;坚持传承企业家精神与观照现实问题同构,组织大学生走访张謇等企业家典范后代子孙,走进当代知名企业开展勤工俭学,参加具有一定学术含量的调研项目;坚持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同频,参加企业家精神宣讲、展馆义务讲解员等志愿服务工作,传播精神力量,分享思考感悟;坚持企业家精神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与历史性同在,把企业家精神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促进大学生研发新成果,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作者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江苏“社科优青”;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现代爱国企业家精神与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融入研究”〈项目编号:21VSZ052〉研究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