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正文
推动“党建+课程思政”深度融合
2024-03-01 09:36:00  作者:吕 游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背景下,以全员、全程、全方位为代表的“三全育人”,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延伸应用实践的路径,完善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教学模式,积极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在构建“大思政课”的总体育人格局中进一步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党建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践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的“第一责任人”。推进“党建+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

就当前实际情况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与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问题。课程思政体系下,原本专业课程应兼具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但在实际操作中较难“两全其美”。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避免简单操作。要清楚地认识到,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将专业课程转变为思政课程,而是要在维持专业课程原有属性基础上,深度发掘和专业课程相关的思政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内容,在知识的传授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加了解专业学习与时代使命、民族复兴之间的联系。

从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角度而言,高校需要首先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解能力和转化能力,提升其对党的创新理论把握能力和讲解能力。其次,聚力引领教师不断健全对时代发展的认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帮助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紧密结合,即把思政内容有机融汇到专业教学中,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进而形成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同时还要看到,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本身就是高校“党建+课程思政”的重要构成。高校基层党组织如何在其中发挥好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值得思考和探索。要充分认识到“三全育人”整体格局下,全体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地位和意义,明确课程思政不只是教师的教学业务范畴,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定期组织党组班子成员联系服务教师,切实做好教师思想引导和服务支持工作,将党建引领扎根于教师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体化”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为行稳致远,必须机制先行。建议高校基层党组织以“一体化”的推进融合机制,实现“党建+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效能。

首先,明确各校、各学院党建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分工与职责,明确高校党委的主体责任,同时细化各专业系部应尽的责任、教师应负的责任。其次,建立课程思政监督检查机制,将其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进行部署。可打通学院内部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在引导的基础上,发挥教学督导和绩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将督导结果与高校基层党组织(如党支部)的评先评优挂钩,以此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的有效落实,动态掌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确保课程思政全面有效推进。在考核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同时,基层党组织也可建立课程思政教师考核机制,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评先、选拔培训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以此来激发教师内生动力,激励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推动课程思政全面深入开展。

在完善顶层设计、推动机制先行、开展“一体化”推进的过程中,党建与课程思政并非各行其是的“两张皮”,而是要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考核、形成联动,实现真正的深度融合。

善用党建优势改进教学方法

努力推动实现高校“党建+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自觉。与此同时,不断创新和丰富高校“党建+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持续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主体积极性的有效抓手。

发挥党建优势,共享优秀实践案例。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往往采用自行探索的教育方式进行授课。这显然是不够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链接优势,或跨院、跨校开展基层党组织的结对共建,或在校内、院内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分享会等,帮助思政课教师更快更好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共同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范式新经验。

增加教学场景,建好“第二课堂”。将“党建+课程思政”的教学现场,搬到教室外,教学内容延伸至书本以外。通过丰富院系党建形式、创新课程设置,引导学生接触社会课题,在动手和实践中深化对党政知识的理解,陶冶价值情操,强化思想教育。

丰富教学载体,增强教育教学实效。建议多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媒介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如将视频号、微信或微博账号的策划运维纳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体系。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上推出“大思政课”范畴下的原创情景剧等作品,在增加学生参与度、体验感的同时,带给教师更多课程思政的教学灵感。

畅通考评,密切关注学生群体的评价反馈。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的党建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课程评价,动态关注校内平台上学生对思政课的留言和评论。形成对课程思政的动态优化,以效果为导向不断深化党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本文系2023年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SJYYB2312〉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