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军事 > 正文
警惕“星球大战”魔影重生
2018-01-31 09:44:00  来源:学习时报

  《星球大战8》开始在中国上映。比电影更奇幻的是现实中的星球大战也魔影重重。2017年7月5日,美国导弹防御宣传联盟主席里奇艾利森发表公开信,要求恢复里根时代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中部署太空侦测和拦截弹道导弹卫星的计划。12月底,特朗普发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包括了从宇宙空间拦截敌对国导弹的计划。美国即将出台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研发一种新型低当量弹头,做好了率先使用核武器的准备。对此,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惕,但也要防止陷入圈套。

  原版“星球大战”源自1983年3月23日里根宣布的一项长期空间研究与开发计划,“最终目标是消除战略核导弹带来的威胁”。简单点说,是在太空建立多层防御体系,用激光武器、定向能武器、动能武器等把苏联的弹道导弹拦截摧毁在外层空间,形成“阻止核武器攻击它们的目标的保护罩”。10年后,克林顿政府将其更名为“弹道导弹防御”,并在1993年5月13日正式宣布放弃“星球大战”计划。此时,曾经强大的苏联已经灰飞烟灭,对美国的核威胁也云消雾散。有专家认为,“星球大战”本来就是美国“忽悠”苏联耗干经济血液的战略计划。

  停摆的同时,就谋划着重启。1997年7月,美国组建了7个绝密作战实验室,其中太空战实验室是实行“新星球大战”计划的主角。1999年,美国会通过《国家导弹防御法案》。2000年,美国空军发布《航空航天部队》白皮书,强调空军将转变为可进行太空战的“航空航天一体化”空军。2001年1月,美太空委员会发表报告称,美将建立一支独立的太空作战部队。2002年,美国宣布退出《反导条约》。2012年7月,美智库和专家呼吁美国重返“星球大战”计划。特朗普在竞选时就积极支持建立全球反导系统。这一系列动作,不时掀起“新星球大战”的热潮。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其假想敌不仅仅是俄罗斯,还包含了中国。美国执意在韩部署“萨德”系统,针对的主要是中国。美国还多次进行“施里弗”太空战演习,红蓝双方分别代表中国和美国。这一系列演习使“新星球大战”从纯概念变成一个实际计划。

  你有千条计,我有总主意。我们必须有战略定力,确保不落入军备竞赛的陷阱。当年“星球大战”一启动,苏联的反应特别激烈,美苏之间以太空角逐为标志的军备竞赛由此拉开序幕。1985年,里根向国会申请批准拨款1万亿美元,计划在2015年前后建成美国太空堡垒。苏联人民节衣缩食勒紧裤腰带,才勉强跟上美国的节奏。著名作家查尔斯克劳萨默说“美国将在战略竞争中让苏联的血流干”。“星球大战”计划实施10年,美国一共花了约30亿美元,从没见过所谓的1万亿美元。而同期,美国操纵国际石油价格搞掉了苏联的石油美元。1986年,世界原油价格半年内从30美元/桶下跌至12美元/桶,苏联仅此一项就损失了100亿美元,占其美元储备的50%。“星球大战”最终的成果是拖垮了苏联。当前,美国不断渲染“新星球大战”,也是想把中国拖入一场他们可以掌控的军备竞赛,以消耗中国的国力。所以,我们万万不可跟着美国人折腾,而要集中精力发展好自己。

  听到塬上狼叫,就要备好棍棒。我们必须有“撒手锏”武器,确保使用时让对方措手不及。不受“忽悠”不等于不做准备。在导弹攻防战中,防御系统要求面面俱到,而进攻武器只需突破一点。“矛永远比盾锋利”,只需在核导弹的突防技术上加以改进,美方庞大的导弹防御系统又要全盘皆动。现在有很多方法如高超音速滑翔器、太空核武器、深水导弹等,可应对现有及未来的导弹防御系统,如最近西方就热炒中国试射携带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的弹道导弹。我们还可以依托高铁网格研发铁路导弹作战系统,大大提升我陆基战略导弹的作战机动范围和攻击的突然性、隐蔽性。所以,面对核讹诈不能以矛攻矛、以盾攻盾,跟着打造一套全球导弹防御系统,而是要独出心裁,另辟蹊径,全面提升自己的核突防能力。当前,最紧迫的是要着力提高洲际弹道导弹及运载工具的攻防能力以及机动性、隐身性,确保在遭到大规模核打击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较强的报复能力。

  两条腿走路,赛过一条腿单奔。我们必须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确保军事能力和经济效益协同并进。在“星球大战”开支的30亿美元经费中,24.3%用于动能计划,26.1%用于传感器计划,22.7%用于定向能计划,16.4%用于系统的分析、整合与分析,有效推动了太空传感器、太空通信和其他重要领域的技术创新。当前,我们一方面要注重技术的融合,从多个方面加强太空技术和核技术的军民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实现军民两用技术在更大领域、更广泛层面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要注重核防护的融合,统筹武装力量、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等的核防护能力,在机构、技术、资源、人才、装备、信息等方面实现军民一体筹划、一体共享、一体准备、一体响应,共同做好应对核攻击的准备、处置、保障和应急演练等工作,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降低核威胁后果与危害。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杨莲珍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