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读史明智 > 正文
虚心接受批评方能致远
2017-01-12 09:49:00  来源:新华日报

原标题:虚心接受批评方能致远

  读史明智

  这是近40年前的一件往事:1978年9月25日,广东省惠州地区检察分院的一名普通干部麦子灿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的习仲勋写了一封信。信中批评他爱听漂亮话,喜欢夸夸其谈,对群众来信来访的落实情况不注重督查。令麦子灿没想到的是,习仲勋看到来信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认为这是对他的信任,“麦子灿同志对我的批评,是对我们党内至今还严重存在的不实事求是、脱离群众等坏作风的有力针砭,应该使我们出一身冷汗,清醒过来……”习仲勋以“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的态度来对待批评,成为虚心接受批评的典范。

  古语云,“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虚心接受批评最能彰显一个人的气度,也能让一个人得道多助,行之久远。因而,堪称从政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处世准则。事实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哪一个人天生就无所不能,更没有人十全十美。回顾历史,那些虚心接受批评的人,往往能行大道,致远行;那些视批评为洪水猛兽的人,终将成为孤家寡人,事业也会半途而废。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党员、干部必须严于自我解剖,对发现的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认真整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重申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重要原则,一言以蔽之,就是希望在党内进一步培育“广开言路、听言能察”的良好风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锻造崇清守正、实事求是、坦诚相待的政治品格。

  虚心接受批评,关键有两个因素。其一,要有真正的批评。一些被查处的干部在检讨自己腐败堕落的惨痛教训时就说,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自己放“空炮”的虚假批评让其逐渐丧失了警惕和战斗力,以至于最终让其不得善终。这就意味着,开展批评一定要“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多栽花少种刺”的处世哲学,虽然冠冕堂皇,但实则口蜜腹剑,害人害己!其二,要能虚心接受批评。习仲勋如果不能虚怀若谷地接受批评,不仅不会留下这段历史佳话,而且麦子灿也可能因此大受影响。但是,今天这两个假设后果都没有出现。其重要原因就在于习仲勋坚持从谏如流,虚心接受批评。

  人们常说,善谏难。实际上,心无旁骛地纳谏更难。为政者只有抱着“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的态度对待批评,才能致远致久。当前,各地党委换届均已结束,一大批领导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位。有的甚至是跨区域、跨系统、跨行业流动,共同的职责使命让曾经不甚熟悉、不甚了解的人走到一起共事、搭“班子”。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上的磨合在所难免,不同的意见亦很正常,坦诚的批评更显难能可贵。每一个人都应牢记“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于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的史训,友善提出批评,虚心接受批评。唯有这样,才能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流,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恭维是盖着鲜花的深渊,批评是防止跌倒的拐杖。”虚心接受批评体现的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一种修养。面对批评,襟怀坦荡、镇定自若、真挚诚恳实为正途。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史见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