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让绿色成为美丽江苏最靓丽标识
智库专家谈“九个方面重点工作”系列策划之四
2021-12-28 09:30:00  来源:新华日报

空气优良天数比率81%,PM2.5年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和入江支流断面全面消除劣Ⅴ类,长江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林木覆盖率24%,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五年的努力,让江苏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新世纪最好水平,环境保护成为普遍自觉。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是江苏生态文明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将构建与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创造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质量,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优化结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更幸福,未来五年,江苏将向着这个目标继续奋斗。“必须坚持生态优先,践行‘五绿’发展道路,提升生态治理效能,实现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治理研究院院长陈俊称,基于江苏发展现状,必须依靠科技赋能,转换发展理念、革新生产技术、发掘资源潜力,催生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绿色生态经济新业态,促进生产过程的清洁化和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走出具有江苏特色的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活“五绿”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道路;同时推进低碳节能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新能源及新材料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创新减排治污手段,增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污染防治,治是亡羊补牢的不得已之举,防才是未雨绸缪的主动出击。如何防?从根源上来说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结构性调整:能源、产业、交通运输和空间等方面共同发力,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江苏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陈雯认为,要加快建立清洁能源多元供应体系,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深化重点领域节能增效,实施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和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

看似艰巨的任务,实则蕴含潜在的机遇。沿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振亚认为,发展环保产业和海洋产业,是促进沿海地区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兴起的突破口。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污染企业关闭,都能够让海岸线变得更美。例如在沿海地区,以旅游公路建设为重点,形成立体式交通运输体系;关停一批化工白色污染企业,将传统黑色耗能产业和企业转移出去,留下一个空气清新、阳光明媚、干净整洁的海岸线。这样的海岸线显然更有吸引力,不论是游客旅行,还是当地生活,都会迎来巨大的改变。

保护江河,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

海岸线不断增加的吸引力,给沿海地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近海环境的改善,仍然需要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当然,同样需要保护与修复的水域不止近海,长江和太湖、淮河都有着类似的需求。陈俊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统筹沿江沿海生态—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三区三线三生”系统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要求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进而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各方面与全过程。统筹划定生态、农业、城镇“三区”空间,生态保护红线、确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线”格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以太湖和淮河为例,前者在长三角自然和经济地理空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者辐射中东部地区,在我国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自然保护中举足轻重,在经济中也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实施新一轮太湖、淮河治理工程的同时,必须深入推进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更好地服务南水北调大局。”陈雯表示。

而长江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刘振亚认为,应该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段,持续开展化工行业整治提升。陈雯则表示,必须推动长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系统修复工作向纵深推进,即巩固长江禁捕退捕成果,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整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的沿江环境问题;加强源头治理,着力解决“重化围江”问题,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完善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和预警应急机制,推进环境信息共享,强化区域治理、执法、监测、决策联动。

聚焦城乡,塑造可观可感的美

江淮生态大走廊的建设,一方面是环境保护的需求,另一方面对美丽江苏的建设也至关重要。作为美丽江苏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都颇受关注。刘振亚认为,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必须要推进街区建设,更要健全城市“15分钟社区服务圈”“10分钟公园绿地服务圈”“10分钟体育健身圈”“5分钟便民生活圈”。这不仅是生态环境方面的要求,更是居民生产生活的要求。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也需要不断推进。农村垃圾的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农村水系的治理和苏北农房改善等,都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逃避的话题。其中,农村垃圾的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不仅需要相关处理体系的建立,更需要思想意识的转变,只有将垃圾分类利用的思想传递到每个人心中,才能事半功倍。农村水系治理则需要统筹规划,在设计层面上寻找突破口。正如刘振亚所期待的,河湖水系连通和疏浚清淤被强化,乡村山水、田园、村落等空间要素被优化,重要节点空间、公共空间、建筑和景观的详细设计被加强,自然肌理和传统建筑找到平衡,彰显乡村地域特色,展现“新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苏北农房改善则奔着改善居住环境的大方向而去,并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

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提升需要统筹推进,虽然目标任务有别,但是让群众的生活环境实现质的飞越,这个目的是统一的。刘振亚认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既塑造可观的“外在美”,又提升可感的“内在美”。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宜居城市,创建让城市居民更向往的美丽田园乡村。

本报记者 尤颖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