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 正文
体悟马克思主义的持久生命力
2018-08-28 09:07:00  来源:新华日报

  记者:《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我们为什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

  燕连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信仰,那么这个国家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和方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信仰,那么这个民族就失去了发展的核心和凝聚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那么这个人就会在精神上“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信仰在提升人的政治选择、塑造道德素养和高尚人格方面具有强大力量。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我们之所以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只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相似,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以及开放性四个优秀品质。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发展了中国、指引中国不断走向强大。所以,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坚定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记者:您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燕连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所指出的那样,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100多年的实践检验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真理,是因它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我重点想谈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预见性。准确的预见性,一定是一个科学理论的优秀品质。空想社会主义者预见的人类最美好的形式是“共产主义”;孔子预见的人类社会的最好的形式是“大同社会”;柏拉图预见的人类社会的最好形式是“理想国”。但是,他们有着共同的缺陷:一是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二是不懂得阶级斗争,三是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他们的预见,仅仅是一种空想;马克思主义的预见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马克思主义指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指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指出了人民群众的力量。

  记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具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体现在哪里?

  燕连福:一个理论要想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一定要具有开放的品质。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但它没有停留在19世纪,它善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第一,它能够不断与一个国家的国情相结合,不断发展创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便是明证;第二,它能够不断地与其他思想保持良好的互动,也是明证。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导中国实践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而且在欧美不断成为显学。

  一个理论要想赢得大众的认可,一定是一种实践的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方式,不是靠单一的经济方式、单一的阶级斗争、单一的政治斗争,也不是靠某一个领袖的权威,而是靠人民群众的实践。毛泽东说:“人民,也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而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目的不是为了统治世界,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为了解决全人类面临的问题,而是为了解放全人类。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可。正如美国学者柯布所说,要解决人类的生态问题,需要依靠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恰恰是马克思主义。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立民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