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脉动 > 最新推荐 > 正文
警惕“博士门槛”的副作用
2021-04-20 09:27:00  作者:魏晓敏  来源:新华日报

近些年来,教师招聘的门槛不断提高,硕士、博士生成为了不少学校入职的“起点”,非师范类院校、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也不断涌入教师行业。一批高学历优秀人才选择中小学教育事业,不可否认,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正在快速提升。但以博士研究生作为学历限定条件,也要警惕高学历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高学历人才在学科知识、研究视野以及综合能力方面确实有较大的优势。在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博士生进中小学校园,也许能够为原有的教师队伍结构注入新活力,为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创新带来可能。

不过,“学得好”就一定“教得好”吗?这恐怕是很多人的疑问。“唯学历”招聘中小学教师,留下了“高学历”之“名”,却容易忽视教学能力之“实”。众所周知,教师属于实践性很强的职业,教学的内容、方式、方法明显不同于学术研究岗位。再者,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学识只是一个方面,还要从心理健康、思想品德方面教育、引导学生成长。倘若教师招聘只看重“高学历”“名校”,忽视对专业能力、师德师风的考察,又或是缺少对其入职后发展的有效干预,不注重专业性的培养,很有可能使这些教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教师招聘的门槛越来越高,还容易陷入盲目攀比的怪圈,造成教师资源浪费。为了吸引名校高学历人才,一些地区和学校开出了高额年薪,有的甚至高达30万,重赏之下,大量高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校。但不难发现,其中并非皆因有教育梦想,有的就因为“待遇福利好”而加入。名校毕业生错位就业、人岗不匹配,造成了中小学教师择业“拥堵”,一大批学历一般但教师职业认同感强且有潜质的毕业生无法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造成教师资源浪费,也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高学历毕业生锁定的大多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等教育“高地”,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偏远乡村薄弱学校等教育“洼地”,显然缺乏吸引人才的有利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乡、区域、公民办学校的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成为教育发展新的痛点。此外,招聘高学历毕业生进入教师队伍,高薪优酬是绕不过去的坎。尽管一些地区“不差钱”,但开出远高于一般教师的薪酬待遇,还有可能挑战教师队伍薪酬待遇的公平性原则。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大力发展教育,树立教育品牌,不一定需要招聘高精尖人才才能实现。看清中小学教师招聘要求博士的利与弊,去伪存真,化虚为实,祛除“副作用”,中小学教师招聘才能释放善意,为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