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悦读 > 新书荐读 > 正文
《历史从未走远》
2017-08-31 10:53:00  来源:新华日报

  细读历史的价值与尊严

  《历史从未走远》系河南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先生自2006年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至今,十年来的读史心得汇集。全书收录王立群先生的读史札记八十余篇,历史跨度从先秦至宋,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贤人,全书保留了王立群先生一贯的通俗幽默的文风,将千年传统文化娓娓道来。

  王立群先生在写作讲稿过程中,通读、细读了不少原始文献,这个历时10年的写作阅读历程与单纯求知阅读的感受大大不同。这些札记是10年中读史讲史的札记,大都随感而发。在写作中,作者把主旨比较接近的放在了一起,按道德品性、情感百态、人生际遇、治国理政、历史阐释五类做了区分。比如讲道德品性有《奇人子路》《刘邦的心声》《直肠子汲黯》,讲人生际遇有《旷达哥范蠡》《与时俱进的叔孙通》等,历史中的人物在王立群生动的讲述中,活灵活现地走进我们的视野里。

  在书中,王立群不仅提供了历史讯息,更向我们提供了一种经过思考后的历史观:尽管历史事件是固定的、唯一的、不可逆的,但对历史的解读却千差万别,这正是历史无穷魅力之所在。历史一旦被书写下来,“书写的历史”就已经固定下来了,“解读的历史”却在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后人不断依照自己对人、人性、社会的认识,赋予历史以新的见解,“解读的历史”在这种连绵不断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着、丰富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历史的认识是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总是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因为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的。

  历史从未走远,历史常在现实中重现。正如王立群教授所说,历史能够给我们提供两种镜鉴:一是为我们树立了中华民族标杆性的人物,这些人物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明白要学习什么、追求什么;二是为我们画了一条底线。“这既无损于历史的价值,也无损于历史的尊严。” 尹 思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立群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