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名家新论 > 正文
洪银兴:新时代理论工作者的历史担当
2019-01-23 14:15:00  作者:洪银兴  来源:《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在这个重要节点上,回顾40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放眼今天各个领域的卓著成就,深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我的理论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生涯正好是同祖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步的,庆幸亲身参与了改革开放的理论研究工作。改革开放40年,是需要改革理论和理论创新的时代,也是理论需要联系实际的时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摸着石头过河开始到改革开放的方向越来越清晰,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改革开放实践指引和支持作用的强大。就拿政治经济学领域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论断的提出,明确了中国40年经济改革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而明确改革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推动了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并且明确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所有制结构理论的突破,推动了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基本分配制度理论的突破,推动了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激发了创造财富的各种源泉。经济运行理论的突破,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球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突破,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开放。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推动了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就江苏区域发展来说,改革开放先后有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率先突破,拉开了江苏各领域改革的大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南模式”。这一时期,基本解决了人民温饱问题,开启了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工业化进程,成功实现了“由农到工”的转变。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抢抓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开放成为鲜明主题。这一时期,经济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成功实现了“由内到外”的转变。第三次是进入新世纪,江苏在全国率先发展创新型经济,开启了“由大到强”的转变。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时代面临一系列新的发展问题。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改革又到了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这意味着,新时代赋予理论工作者为继续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创新理论的历史重任。对此我们责无旁贷。进入新时代,理论工作者要有新的历史担当。具体而言,要重点聚焦以下问题。

  第一,高举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举什么旗,是涉及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中国40年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旗帜鲜明,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工作者更要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尤其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科学理论贯穿在理论研究全过程,使之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

  第二,坚定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是理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为谁著书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理论工作者首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认可,就在于每一项改革开放措施都是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新时代理论工作者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第三,推进理论创新,适应新时代实现理论新突破。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40年改革开放之所以能披荆斩棘,突破传统的藩篱,就在于不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入新时代,改革进入深水区,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仅凭老经验、老办法难以应对和解决,更需要思想再解放,需要在理论上实现新突破。拿我所从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来说,需要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其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

  第四,坚持问题导向,顶天立地开展理论攻坚。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都是在研究和解决我国重大发展问题中推进的。最为明显的是解决了在东方经济落后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能否通过社会主义道路走向富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和怎样结合等世界性理论难题。这些问题马克思在当时不可能碰到,也不可能作出科学的预见。进入新时代后,我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低收入阶段不同的新的重大发展问题,例如,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当传统发展动力衰减、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极限时,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问题?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解决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如何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等等。新时代重大发展问题呼唤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和创新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顶天就是国家目标导向,针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提供创新的理论。立地就是针对地方重大发展战略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例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江苏作为研究等。

  第五,不忘初心使命,把做人和做学问统一起来。理论工作者要不忘初心,严格要求自己,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守得住底线,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要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肃对待学术研究的社会效果,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洪银兴 (作者系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

来源:《群众》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