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名家新论 > 正文
王燕文:新起点上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
2018-09-04 15:10:00  作者:王燕文  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原标题:在新起点上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

  导读

  ○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重要举措,是解决道德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所立之“德”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在所树之“人”上,突出有影响力的人和容易受影响的人;在“立”的方式上,突出德法并举、德法相济;在“树”的途径上,突出知行转化、知行合一。

  ○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风尚的培育,基础在教育。要突出立心铸魂,抓住重点群体,用好平台载体,切实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着力解决知行脱节问题,把社会作为公民道德实践的大课堂,引导人们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把道德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

  ○强化系统思维,注重把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目标要求有机融入到文明创建、法律法规、社会治理之中,用好各方资源,激发社会参与。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目标,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培育、社会诚信建设、志愿服务普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文明创建提升、网络文明建设、政策法规保障等“七大行动”,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在新的起点上,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总结经验做法,推动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在坚持坚守中高质量发展。

  从更高站位认识把握道德风尚高地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重要意义,充分看到思想道德建设事关世道人心和精神家园,事关幸福指数和文明程度,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开启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新征程。

  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指示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使命,深刻揭示了“培育什么样的价值观”同“培养什么样的人”“弘扬什么样的社会风气”的内在逻辑。要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在建设理念上再校准,在工作思路上再明晰,在推进举措上再深化,以更大格局推动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是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的重要举措

  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发展勾画的蓝图,内在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省委对新时代江苏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突出强调增强文化引领力、文化凝聚力、文化软实力,不断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要坚持把构筑道德风尚高地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抓手,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推进内涵的深化、领域的拓展、手段的创新、质量的提升、效益的优化,更好地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

  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是解决道德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随着物质生活的持续改善,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更加旺盛,期盼享有更有道德、更讲文明、更具品位的生活。同时,道德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还较为突出。深化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就要主动顺应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更加自觉聚焦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切实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推动道德发展更加平衡更为充分,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更高标准谋划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

  省文明委出台的《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行动方案(2016—2020年)》,明确提出通过5年的探索实践,把江苏建设成为在全国有温度的人文之地、有显示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向上向善精神家园。要咬定这一目标不放松,按照推进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与时俱进丰富内涵、细化任务、提升标准,持续深化和推进“七大行动”,力争主流价值引领更加有效、公民道德实践更加自觉、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道德建设制度更加健全,使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早日展现出令人欣喜的现实模样。

  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本质上是人心建设、灵魂建设,目的是构筑共同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找准工作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聚焦聚力、坚持坚守,推动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在所立之“德”上,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复兴的使命担当。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贯彻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落实到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各方面,引导人们确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自觉担当民族复兴的大任,争做有自信、尊道德、讲奉献、重实干、求进取的时代新人。

  在所树之“人”上,突出有影响力的人和容易受影响的人。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在全面覆盖基础上,着力引导党员干部、公众人物等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群体强化自我道德约束,用自身的好言行带动影响更多人;抓住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让青少年等容易受到影响的群体在正能量的感染下崇德向善。

  在“立”的方式上,突出德法并举、德法相济。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既强化教育引导,用道德教化唤醒人们善的自觉,又充分发挥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注重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真正把歪风邪气遏制下去,把良好道德风尚弘扬起来。

  在“树”的途径上,突出知行转化、知行合一。道德建设是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道德行为的过程,基本路径是从他律走向自律进而走向自觉。既要注重通过教育引导和示范引领帮助人们掌握道德知识,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和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更要突出实践导向,搭建各类平台载体,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把思想道德教育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心里做

  德性成于教化。道德品质的形成、道德风尚的培育,基础在教育。要突出立心铸魂,抓住重点群体,用好平台载体,进一步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切实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

  强化主流价值引领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凝魂聚气、凝心聚力的战略工程来抓,注重运用介入式、嵌入式等接地气的方法,贯穿到道德风尚高地建设全过程。

  紧扣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和工作坐标,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引导人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从“爱、敬、诚、善”入手,深入宣传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用好用活江苏丰富的党史资源,深化对雨花英烈精神、周恩来精神、新四军铁军精神、淮海战役精神的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弘扬革命精神谱系,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注重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入实施江苏文脉工程,传承和发展吴越古韵、楚汉雄风、金陵人文、维扬风物等地域特色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敬畏感。

  强化重点群体示范

  在全面引导、全民动员的同时,突出抓好四类重点群体:一是党员干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贯彻中央将制定的《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准则》,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重品行、正操守、养心性,用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

  二是先进典型。完善先进典型共树机制,常态化开展学习宣传,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

  三是社会公众人物。组织开展“重品行、树形象、做榜样”活动,引导社会公众人物强化自身修养、道德自律和职业操守,带头遵守公序良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四是新乡贤群体。大力选树新乡贤群体,充分发挥他们在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新技术方面的传播者作用,在乡土情怀、道德品行、伦理情操方面的风向标作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振农民精气神。

  强化从青少年抓起

  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以文明礼仪养成为基础,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关键,注重以美润心、环境育人,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深化拓展“八礼四仪”养成教育,突出社会担当教育,组织开展“我与新时代”主题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立志服务人民、回报社会。

  广泛开展美育系列活动,引导更多的孩子发现美、感受美、追求美,让孩子们在美育熏陶下健康成长。

  强化教育载体建设

  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的统一部署,加快试点以县域为整体,在县、乡镇、村三级分别建设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传习所、传习站,因地制宜开展科学理论、党的方针政策、核心价值观、群众文化、新风良俗、体育指导等传习活动。

  持续打造道德讲堂这一响亮品牌,切实增强道德讲堂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广泛组织开展仪式感强的主题活动,升华人们的家国情怀,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深化公民道德实践上下更大功夫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要着力解决知行脱节问题,把社会作为公民道德实践的大课堂,引导人们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把道德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

  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诚实做人、守信做事,特别是要聚焦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广泛开展诚信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诚信缺失的“痛点”问题。

  组织推选江苏省诚信示范街区,每个县级以上城市都要力争在2—3年内建成一个省级诚信示范街区。深化“放心消费在江苏”“信用管理示范企业”等基础性创建活动,推动建立行业诚信联盟。

  加快个人诚信记录和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多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联动奖惩。坚持一手抓信用建设,一手抓信任建设,以城乡社区为重点,以“学会在一起”为主题,广泛开展“社区邻里节”“好邻居赛金宝”等活动,推动形成和谐互助、真诚互信的人际关系。

  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近年来,我省志愿服务取得长足发展,目前在“志愿江苏”平台完成注册且有服务记录的志愿者达650多万人、志愿服务组织近5万个。同时也要看到,志愿者的实际参与度还不高,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品牌项目还不多。要继续深化“文明江苏”志愿服务行动,推动各类志愿服务广泛覆盖、常态开展。

  大力实施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工程,着力打造一批示范性志愿服务组织和重大志愿服务品牌。加快推进志愿服务站点建设,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资源要素的有效对接,广泛汇聚志愿力量。

  健全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回馈机制,强化“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制度支撑,引导更多的人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扎实推进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做文明有礼的江苏人”主题活动,倡导文明礼仪新风,推动文明礼仪广泛践行。坚持标本兼治,依法打击非法宗教、封建迷信、黄赌毒,着力解决厚葬薄养、比阔炫富等问题,有效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充分发挥村(居)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协商议事机构的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合理约定红白事的消费标准、办事规模,建立老百姓自己的“好规矩”。深入开展文明交通行动,继续实行城市文明交通指数测评和发布制度,在全社会强化文明交通“江苏共识”和安全行车“江苏规矩”。

  扎实推进网络文明建设。江苏现有网民4900多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61.1%,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要坚持人在哪里、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主动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把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要求有机体现和融入到网络宣传、网络管理、网络服务之中,大力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最大限度激发网络空间正能量。加强网络内容建设,运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文明理念、汇聚文明力量。加强网络道德热点问题的有效引导,积极开展网络公益活动。

  用系统化思维提升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水平

  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公民、社会各个方面协同推进。要强化系统思维,注重把构筑道德风尚建设高地的目标要求有机融入到文明创建、法律法规、社会治理之中,用好各方资源,激发社会参与,真正汇聚起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强大合力。

  突出各类创建带动

  充分发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各类创建活动的独特优势,更加突出思想引领和道德要求,加强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文明风尚等软环境建设,引导人们在参与创建中提升思想觉悟和道德境界。

  强化法治保障作用

  进一步贯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江苏建设的要求,探索制定和修订完善见义勇为、志愿服务、社会信用建设、法治宣传教育、家庭教育、网络传播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全面推动各设区市制定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形成扬善惩恶的法律规范体系。

  融入社会治理实践

  推动各项政策制度从设计制定到实施执行都融入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推动行业管理、社会管理彰显鲜明的价值取向,推动公共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体现道德含量和伦理温度,形成有利于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政策导向、管理机制和社会环境。探索建立公共政策和管理道德风险评估及纠偏机制,强化政策、制度的落实。

  加强道德发展研究

  立足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持续加强道德发展问题研究,使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加强对道德发展前瞻性、趋势性问题的研究,特别是针对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进行理性思考、对策探求,为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坚持每三年组织一次道德国情调查,每年组织一次道德省情调查和道德发展状况测评,科学监测和评估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的进展和成效。

  推进道德风尚高地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把道德风尚高地建设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划,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组织动员力度、政策支持力度、经费投入力度。各级文明委及文明办要强化统筹规划、督促指导和协调联络,打好“组合拳”,奏好“交响乐”。

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