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澎湃新时代“后发先至”的蓝色动能
2023-05-17 09:53:00  作者:邢正军  来源:新华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连云港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是一座从海洋走来的城市,拥有195.88公里的海岸线和7516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汇聚“港、渔、景、岛、涂、能”等多种海洋资源,是江苏沿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后发先至”殷殷嘱托,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四个走在前”重大要求,全面经略海洋,奋力向海图强,加快实现海洋强市现代化跨越,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连云港新实践、实现新时代的“后发先至”注入澎湃蓝色动能。

澎湃新时代“后发先至”的蓝色动能,必须坚持向海为舵,高站位优化海洋强市布局。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开发海洋、经略海洋,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将牢固树立“人海和谐、陆海统筹、山海联动”理念,以建设国家现代海洋城市为统领,深入实施港产城海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一带贯穿、四圈聚力、两轴辐射”的总体格局。明晰发展思路,增强全域海洋意识,突出科学用海导向,协调推进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综合提升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全力打造环海州湾蓝色经济腾飞带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绘就发展路径,制定出台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成立海洋经济工作专班,设立海洋经济发展基金,组建海洋发展集团,将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高树发展目标,加快推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开放、海洋生态等领域发展实现新突破,力争海洋强市建设迈上新台阶。

澎湃新时代“后发先至”的蓝色动能,必须坚持产业为帆,高层次构建海洋产业体系。海洋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核心所在,抓住产业就抓住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根本。我们将把培育壮大海洋产业作为重中之重,聚焦三产联动、多业融合,不断增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做强优势产业,依托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放大风电装备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材料、海洋工程材料、港口智能装卸、海洋油气装备等产业,加快海洋装备产业园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新材料产业集群和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做大新兴产业,立足“中华药港”,实施“蓝色药库”计划,积极引建海洋中药产品、海洋创新药等项目,扩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版图;统筹建设核电机组、海上风电光伏、沿海LNG接收等基地,探索建设集海水制氢、淡化等于一体的海上“能源岛”,崛起长三角重要新能源基地。做优传统产业,推进海洋食品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型;擦亮海洋文化旅游品牌,培育“渔业+”“体育+”等新业态,发展海上酒店、游轮游艇俱乐部等项目,争创国家级休闲渔业品牌。

澎湃新时代“后发先至”的蓝色动能,必须坚持科技为桨,高能级激发海洋创新活力。海洋科技是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壮大海洋经济的关键要素。与传统产业相比,海洋经济具有资本和技术双重密集型的特点,对科技创新的依赖性更强。我们将更加突出创新驱动、人才保障,全面实施“科技兴海”战略,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建强创新载体,优化涉海重大科创平台布局,依托中船重工702、716研究所等院所,加快省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创新中心、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智能技术试验船及母港等建设,支持江苏海洋大学建设国内一流海洋类高校,争创深海前沿领域国家实验室。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涉海科研院校和企业产学研协同,更快突破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清洁能源、深远海养殖、海水综合利用等领域核心技术。夯实创新支撑,实施“花果山英才计划”,编制海洋产业科技人才专项支持计划,鼓励涉海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完善人才全链条服务体系,选拔培养一批海洋基础研究人才、海洋科技领军人物、创业人才和团队复合型人才,打造近悦远来的海洋特色人才港。

澎湃新时代“后发先至”的蓝色动能,必须坚持开放为翼,高水平拓展海洋合作空间。海洋经济是典型的开放型经济、合作型经济,天然具有开放性、国际性和全球化的特征。我们将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海洋开放合作,更好地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深耕沿海合作,加强与山东、浙江等地在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合作,深化与上海港两地两港业务融合发展,拓展与无锡南北结对共建成效,在海洋领域实现产业和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建跨区域海洋产业集群。深化东西合作,紧扣“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加快“两基地一班列”提档升级,完善面向中西部地区的合作服务体系,探索“飞地”经济、“飞地”港口模式,推动沿海与腹地紧密联系、互动发展,巩固陆海联运“第一品牌”,凸显中西部地区最便捷出海口地位。深促国际合作,加强与日韩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联系,拓宽涉海开放合作领域,释放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加快推进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加速孕育制度创新、联动创新成果,探索建立跨境城市间海洋产业合作机制,依托江苏海洋大学开展对外海洋教育培训,建设海外教育培训基地,共同构建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

澎湃新时代“后发先至”的蓝色动能,必须坚持生态为锚,高品质打造海洋生态样板。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发展海洋经济从根本上讲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我们将坚决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走好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加快绿色转型,全面推广科学、绿色养殖方式,切实加强岸线保护性开发与利用,积极探索港口“零碳排放”发展模式,推动“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固碳”等海洋新能源与海洋碳汇产业一体发展,提升海洋资源集约开发水平。加强污染防治,构建“陆域+流域+海域”的综合治理体系,系统抓好化工企业、农业面源等污染整治,严格海上执法监管,实行入海污染物排污总量控制制度,织密入海河流和海洋环境监测网络,提高船舶污染等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大生态修复,全面实施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严格落实渔业水域禁渔期、禁渔区制度,强化对特有水生生物种质的养护力度,筑牢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加强海岸线和海岛资源生态保护,打造“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作出连云港贡献。

(作者为连云港市委副书记、市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