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名家新论 > 正文
丁荣余 刘艳平: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8-01 08:44:00  作者:丁荣余 刘艳平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简介:丁荣余,管理学博士,现任江苏开放大学校长、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江苏创新生态研究院院长。长期在省委财经办、省发展改革委以及工商联等多部门和地方任职,专注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数字经济等方面研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在《管理世界》《新华日报》等刊物发表数十篇文章,出版多部学术专著,诸多研究报告获省领导批示,部分建议转化为政府决策。其中,《数智经济生态圈》获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刘艳平,江苏开放大学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能够较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全球优质资本布局中国市场,吸引全球创新成果在中国落地生根。然而在此过程中,内外关系呈现出内外边界更为明显、内外范围不断扩宽、内外对抗逐步加强的新特征。在美国“小院高墙”技术封锁、产业链断链、中欧“脱钩”等巨大不确定性的冲击下,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导的战略面临严峻形势。因此,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成为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对新变化与新挑战的关键一招。深刻理解“内外深度交融系统”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点:战略目标与定位上,内外深度交融系统产生于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注重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深度融合,以实现双循环发展战略、增强经济韧性和自主性为主要目标。风险应对与管理方式上,通过加强国内经济自主性、挖掘内生动力,减少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其核心在于推动国内供应链自主可控,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优化国内市场环境,以更好应对外部风险和挑战。经济结构与发展模式上,内外深度交融系统注重平衡内需与外需,以提升国内市场消费能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重点战略,同时保持开放姿态,适度引进外资和技术。政策措施与重点领域上,旨在强调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有效挖掘,重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完善国内经济环境和市场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激励,促进市场要素流动畅通。发展上更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推崇内需驱动型经济和绿色经济。发展与动态调整路径上,以内循环为基础,通过加强内生动力提高国内市场对全球化形势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在动态调整上更具弹性和主动性,根据国内外形势灵活调整政策,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方式上,通过内外并重的发展策略,同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和谐,确保经济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

在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视域下,将更好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作为一项战略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概括来看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构建内外交融动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还是要靠科技创新的进步,科技发展与交互在未来国际经济体系中起着重要支撑作用。以科技为核心,构建内外交融动力系统,开展系统化设计谋划,有助于为中国在国际未来竞争市场中创造良好基础。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带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同时提供一个更大的国内市场,促进本土科技产品的发展和完善。通过深度国际科技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速科技创新和应用过程的实现。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增加科研高质量投入。提高公共和私人部门的研发投资,特别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二是建立科技合作平台。促进国际科技项目合作,支持国际科技园区建设,吸引全球科研人才和创新团队,汇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立法确保创新成果的商业价值和技术原创性得到尊重和保护,加快构建开放、互利的全球创新环境,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二,以金融支持为纽带,搭建内外交融呼吸系统。金融支持下的资本流动是内外交融系统中最为直接和活跃的一环。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可以极大促进国际资本和国内资本双向流动,为国内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引进外资企业高效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激活国内市场,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人民币国际化能够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和更大的资金池,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庞大的市场经营主体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投资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保护投资者权益,增强外资企业市场准入。二是推动资本市场开放。逐步放宽外资进入金融行业的限制,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在本地市场设立或扩大业务,加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通。三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双边或多边协议合作,促进投资保护、避免双重征税,增强国内外投资者信心。第三,以数据流动为血液,构筑内外交融循环系统。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源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工智能模型GPT-4o等大规模数据系统更多以西方文化和英语体系制作,思考如何追赶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代际差距迫在眉睫。数据往往引领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变革。数据自由流动可以加速信息传播与知识共享,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创新活动。但数据流动也伴随着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问题。合理利用和管理跨境数据流动,能够最大化其经济价值,同时保障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建立数据治理框架。制定明确的数据保护政策,确立数据所有权、使用权和流通规则。二是强化数据安全措施。投入资源建设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增强公众和企业的数据安全意识。三是促进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数据治理体系的建立,共商共定国际数据流通规则和标准,推动构建开放、平衡、安全的全球数据生态。第四,以人文交汇为灵魂,建造内外交融神经系统。人文交汇强调不同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的融合和交流。在全球化深入融合背景下,各种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有助于形成包容和开放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多样性发展。通过教育交流、文化活动、媒体合作等方式,加深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为国际合作提供人文支撑。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多渠道促进教育和文化交流。开展常态化国际交流项目,建立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擅用写作软件、大数据分析等工具实现跨部门、跨地域高效协作与信息共享。二是强化跨文化交流基础设施。支持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国际艺术节和文化展览等;鼓励企业构建多元化团队,以应对复杂国际环境。三是加强文化输出,提高外语教育质量。加强文化输出,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强化外语学习,使之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

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科技创新、金融支持、数据流动及人文交汇四个角度形成战略合力,一方面可以有效应对当前内外关系新困境,另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实现内外循环深度融合。构建内外深度交融系统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