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前沿关注 > 正文
新华时论|给“只多不少的报表”上规矩
2018-10-11 08:54:00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最近一篇报道,让我们对基层迎检考核压力有了感性认知——某县扶贫办一周须上报1万多字书面材料、填11大类表格,还不算固定的各类周报、月报、半年报和全年报;另一个县的扶贫办主任在本报记者的追问下,忍不住脱口而出“我们只多不少”。

  每天有填不完的表、开不完的会、迎不完的检查,形式主义泛滥,令基层干部疲于应对。中共中央办公厅日前印发通知,要求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从源头抓起,从上级机关做起,严控督查检查和考核的总量和频次,防止重复扎堆、层层加码,影响地方和基层的正常工作。这份通知犹如一场及时雨,满满的“干货”让基层干部拍手称快。比如,必要的记录、台账要看,但主要看工作实绩,不能工作刚安排就督查、考核;坚决撤销形式主义、劳民伤财、虚头巴脑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要减少50%以上。此外,对清理后保留的事项实行清单管理,以外部压力倒逼落实,也是为“填表”减负非常好的探索。

  填报表格、报送材料,本是为了及时掌握工作进度,但“死”表格并不能精准识别、实时跟踪工作的“活”情况。若把填表当作推进工作的唯一途径,那么,表格来回填、填不完,材料反复报、报不尽,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同样,督查检查可以改进党的作风、激励广大干部作为,发挥激励鞭策的指挥棒作用。但是,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的督查检查和评比考核,只会让基层应接不暇、不堪重负、徒增烦恼。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往往“事多人少权小”,就拿扶贫来说,很多部门工作与之相关,假如每个部门都想多要一次或一个数据,对基层而言,这就可能汇聚成相对繁重的任务。在有的地方,基层一位干部要承接十几个领域的工作,负责单位几十个群的信息收发。无谓的迎检不仅占用干部大量时间精力,让他们被迫经常加班,还助长了“以形式主义应付形式主义、以官僚主义应付官僚主义最省事”的不良心态,如何带着初心、带着真情去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如何沉下心来深入基层、走访调研、落实工作?

  督查检查考核规范化,其实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体现。中央下决心把“只多不少的报表”减下来,为的是扎扎实实促进工作“增效”。要多到现场看、多见具体事、多听群众说,不搞花拳绣腿,不要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更多关注改革发展、政策落地情况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将考核的“表决器”交给群众,以群众口碑来称量干部实绩。检查中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要急着问责、急着“甩锅”给基层。多问问基层需要什么支持、具体有什么困难,让基层干部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既有紧迫感,更有成就感。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v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