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前沿关注 > 正文
人工智能争论问题的哲学思考
2018-05-16 09:18:00  来源:学习时报

  核心阅读

  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加复杂的、具体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所以,尽量消除理论上的障碍,确立科学的认识方法论,对于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

  在当今的科学界,从互联网、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它们所显示的各种“神威”,在社会舆论的思想场中,所引起的风波,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由于“阿尔法狗”(AlphaGo)一举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这件事,使许多人对长期以来的一些常识性问题,陷入了一种难解的思想矛盾之中。这些思想矛盾,主要反映在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智能的关系问题上,诸如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的“本领”究竟能不能超过人类,人工智能的日益发展能不能造成对人类的真正威胁,再尖锐一点说,就是智能机器人能不能最终成为人类的主宰。应该承认,在这些问题上,世界科学界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而且由于面临着难以理解的问题陷入了思想困惑。

  用科学精神解决思想困惑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呢?这就是在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特殊作用的问题上,能不能真正坚持科学。这里所谓科学,就是人类的一种特殊意识形式,即科学意识,科学的认识论,科学的方法论,质而言之,我们可以称之为科学精神。事实证明,我们必须真正以科学的认识方法论,即以科学精神来对待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全新现象,才能真正解决在人工智能问题上所遇到的各种思想困惑。

  科学认识方法的基本要求,就是我们必须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从而得到一种理性的认识成果。这一点,对于人类关于自然界的认识,即自然科学的本质,大多数人已经相当熟悉了,而对社会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其成果表现为社会科学,就比较复杂了,特别是对人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就更加复杂了。所以,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上,我们要更加坚持科学的认识方法,形成一门真正的人的科学。自然地,这是一个具有相当理论难度的课题。但是,我们应该有信心,只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方法论,完全能够解决这样的科学难题。

  我们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可以看出,他们主张人和人的实践(即感性活动)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并且要把人置于科学的中心地位。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观,是他们的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基础,其本质特征是以现实的人为中心,他们倡导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人的科学。很显然,这给我们建设人的科学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认识方法论。但是,也应该看到,人类在科学研究的认识史上,由于背离了科学认识方法论,曾经发生过不能回避的历史教训,这就是长期以来有过不同程度消极影响的所谓“科学主义”的问题。

  科学主义的主要弊端

  一般所说的“科学主义”(Scientism),也译为“唯科学主义”,其特点是把自然科学认识方法的实用性绝对化,认为自然科学是唯一的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该代替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等一切学科。

  作为一种认识方法论,科学主义的主要弊端,是把自然科学说成是唯一的科学,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说成是唯一的研究方法,表现出一种机械教条的思想特点,其思想方法论的本质特征,是形而上学绝对化倾向。目前,学术界对科学主义的涵义和本质,仍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作为认识方法论的科学主义是否定的,认为作为一种认识方法论,科学主义实质是非科学的,与科学的认识方法论有本质区别。所以,一旦落入科学主义的束缚之中,就会在研究工作中出现理论上的混乱。比如说,在目前学术界关于人工智能问题争论中出现的思想矛盾,就是如此。所以,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摆脱科学主义的思想束缚,继续深入研究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为指导,切实坚持科学的认识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我们仍然可能会由于思想方法的形而上学绝对化,而陷入到某种思想困惑中去。这一点,在我们下述关于人工智能问题争论中那些思想矛盾的分析中,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出来。

  应该承认一个事实,人工智能即智能机器人,在某些领域中表现出的“高超本领”,的确是超乎我们的想象了,它们甚至在某些特殊场合中居然能够战胜个体的人,显示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很显然,我们应该为之欢呼和庆贺。但是,某些人却由此而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悲观情绪。比如说,许多人担心机器人大军涌来之时,我们许多人会成为可怜的失业者,甚至有的人害怕将来人类会成为机器人的奴隶。这些人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思想困惑呢?原因当然比较复杂,但是,这其中的一个症结之所在,是他们的那些所谓“科学主义”的非科学思想方法在作怪。所以,进行思想方法的改造,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科学思想方法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是走出思想困境的一个根本出路。

  正确认识机器人与人的本质区别

  在这个问题上,正确认识机器人与人的本质区别,是一个关键。人是什么?人是最高的价值主体,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这是近代以来的一个基本哲学命题;无论怎么样“高明”的机器人,都不会成为价值主体,都没有自身的目的,因为它们毕竟是人造的机器,它们是人的一种工具。但是,在科学主义的思维方法视野里,人就是机器,只不过比一般的机器复杂一些罢了。很显然,这歪曲了机器人与人的本质区别。因为,在科学的认识方法论看来,机器人是机器,而绝不是人!如果抹杀了这个本质区别,我们就会在复杂的人工智能面前产生各种糊涂思想。所以,千万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码的哲学真理。

  我们知道,就目前地球的动植物状况来看,人与所有的生物的一个本质区别,是人具有自我意识,而就现实的状况看,无论什么样的智能机器人,都不可能具有人所特有的自我意识。对于人来说,自我意识综合了潜意识、无意识、意识等各种意识要素,同时包括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不同思想要素,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反思思想行为,总而言之,自我意识是一种复杂的思想现象。许多事实都说明,自我意识是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的产物,甚至不能简单地说是后天学习而形成的。自我意识,机器人不可能由设计而输入所得。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自我意识的本质,并不是如科学主义者认为的那样,能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释得了的。总而言之,自我意识只能属于人,机器人不可能具有自我意识。

  与人具有自我意识这个本质特征相联系的是,人的意识的重要本质特征还在于他能够进行理性思维,特别是理性思维方式中的抽象思维,即创造概念、运用概念进行创造性思维。当然,高级的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具有由设计而输入一些类似人的“思维能力”,但是,它与人的思维能力,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里的根本区别是,人的理性思维具有创造性能力,比如提出新思想、新原理、新规范等等,而这一点是任何一种智能机器人无法由设计和输入而取得的。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科学范畴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质的规定,即人的社会关系性质,也就是说,以人类历史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性质,或者说人的社会性,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本质。这就是说,人的本质的复杂性不仅在于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尤其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在阐述自己的新唯物主义哲学时,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很显然,机器人是属于人创造的自然物,它本身没有社会性。所以,在每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中,所反映出的这种社会关系性质,不可能由某种设计而输入到机器人中去的。

  与上述几个问题相联系的是,机器人所显示出的人工智能,归根到底,是人的智能的表现形式,没有人的智慧和能力,哪里会有什么人工智能。我们现在对这一点是很清楚的:机器人的那些高超技能,是由人对其所设计并输入的程序而显示出来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提法已经很清楚了;机器人的“智能”归根到底是人的智能,而不是机器的潜在智能。所以,在我们研究机器人的“智能”的时候,绝不能把机器人与人摆在同一个水平上,更不能把机器人摆在人之上。因为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可能对人工智能问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了。

  我们这样说,是不是在轻视人工智能的作用呢?会不会有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呢?在我看来,我们十分重视研究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科学认识方法论问题,恰恰是为了使它的发展遵循一条正确的道路,使人工智能能够获得更加健康的发展。人们已经看到,由于科学技术的日益高度发展,人工智能即智能机器人将会给人类展现出一片全新的世界,我们应该以更高的理论热情去迎接它的到来。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加复杂的、具体的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所以,尽量消除理论上的障碍,确立科学的认识方法论,对于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是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宋惠昌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