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智囊坛 > 最新推荐 > 正文
用好数字科技“金钥匙”
2020-06-23 09:49:00  来源:新华日报

面对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持续加剧、疫情引起的次生风险仍然存在等外部环境压力,如何在危机中寻求生机?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数字治理无疑是解锁当前困境的“金钥匙”。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手段创新。

稳中求进,提升常态化防控精准度。一方面,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推动跨地区、跨部门疫情防控相关信息的数据共享,实现卫生、交通、教育、社区等疫情数据互联互通,多源多维构建数据库重用机制,充分发挥大数据效用;建立多元化大数据协调机制,加强各行业、各部门协同合作,指导社会资源合理调度、精准施策;推行“一网管全城”智慧城市模式,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推进社区治理“网格化+智慧化”建设。另一方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医学领域深度融合,利用大数据算法,筛选、比对、分析病例既往病史、治疗史、基因数据等海量数据,构建智能评价系统,识别新冠肺炎病例的显著关联性,提升精准医疗水平;打通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数据共享“最后一公里”,利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结合,加速疫苗试验和药物研发,推动医学研究实现重大突破;着眼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面向长远,推动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危中寻机,稳住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按下“快捷键”,要把握“新基建”契机顺势而为,一手抓新基建,一手抓老基建数字化升级改造,同步加强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投资。一方面,加快建设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底座”,提升交通、能源、公共领域等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提升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能力;推动企业加速新技术智慧应用开发建设,鼓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提供更多信息化产品,支持工业企业探索提高“常规”与“特殊”时期产品生产切换能力,实现常规生产与柔性定制相结合、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相匹配,充分运用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强化产业上下游协同联通,形成完整产业链生态闭环。另一方面,新基建既是基础设施,又是新兴产业。新基建要与老基建、新消费结合起来,从新消费中寻求新空间。赋能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嵌入传统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释放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效能;着力培育新业态,以新消费为导向,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物流、车联网等新业态、新产业,充分释放数字技术潜能,使数字经济持续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化危为机,推动数字治理法治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在于多元主体参与,数字治理有助于重构政府、市场、社会关系,促使治理结构从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共治,而依法治理是数字治理的重要原则,也是平衡数据伦理冲突的有效途径。“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在数字治理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数据隐私保护,压紧压实政府企业责任,切实防范数据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风险;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构建“隐私合理期待”评估机制,实现数据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效平衡;建立以“算法+正当程序”为中心的透明度监管模型,拓宽监管渠道和方式,将认知优化与监管机制结合起来,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模式,促进政府行业企业数据依法开放和共享、数字治理互补和联动,努力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真正让数字科技赋能“中国之治”。

(执笔人:高 莉)

江苏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