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智库周刊 > 智慧家 > 最新推荐 > 正文
筑牢枢纽高地,打造国际性现代化都市圈典范
2021-02-23 09:16:00  作者:叶南客 郑琼洁  来源:新华日报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奋进“十四五”、向现代化进军的雄壮号角。南京都市圈作为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规划落地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既表明国家赋予其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更意味着南京要肩负起更大的国家使命。

随着南京都市圈规划正式落地,南京都市圈发展将按下“快进键”。南京都市圈要筑牢长江经济带“龙之七寸”的枢纽高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谋篇布局,打造国际性现代化都市圈典范品牌。

以全域融合之势,更加健全合作发展好机制。都市圈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强全方位的机制设计和能级提升。一是构建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增强全局观念和凝聚力,明确分类政策指引,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加快江苏、安徽内部各场域的协同发展,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享共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同频共振,实现各场域相互融合、联动、互促。二是探索建立跨省都市圈城市创新治理新模式。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区域格局优化的实践样板。“十四五”时期,南京都市圈要加快探索跨省都市圈城市创新治理新模式,加快突破行政边界,率先实现要素资源跨区域配置,建立市长联席会议、秘书长工作会议、专业委员会项目协调机制。加快建立跨省高端产业引入培育、高品质生态圈建设、高品位文化营造培育等创新治理新模式。三是积极实施强省会战略与配套支持措施。江苏省要加大对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力度,尤其对于中心城市南京要充分放权赋能、实施强省会战略,全面推行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制度。以现代化都市圈为抓手,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释放周边地区生产能力和消费能力,增强大中小城市全面协调发展能力。

以创新发展之机,更加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更加凸显了加快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南京都市圈要紧紧把握创新发展之机:一是加强创新同源。充分发挥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加快建设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创新资源集聚转化功能,增强高端要素集聚辐射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支撑南京都市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二是推动产业同链。都市圈城市地脉相连、产业相融,要更多依靠产业内在联系打造新的产业集聚高地。强化都市圈产业圈层分工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形成城市功能互补、产业梯次布局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周边城市产业特色化。重点增强南京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国际会展、文化教育、医疗康养等高端服务业载体引力,打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产业集群,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加快都市圈整体产业链升级,重塑都市圈空间体系。三是加快人才同网。都市圈创新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人才。南京都市圈要始终秉承“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目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强化人口综合承载服务功能。打造主要节点城市间“一日工作圈”“半日生活圈”,以“都市圈云”“都市圈数据池”等平台为抓手,构建开放式协同创新网络,实现人才在南京都市圈内的自由流动。同时,打造南京都市圈文化标签,不断吸引“圈外”人才就业创业。

以扩大开放之力,更加增强区域带动强辐射。都市圈建设是一个开放空间,而不是封闭空间。随着南京都市圈“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南京都市圈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未来,南京都市圈更应以扩大开放之力,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一是实现圈内带动。以现代化都市圈为载体,提升江北新区、自贸区发展能级,进一步增强南京城市承载力。以宁镇扬一体化为抓手,加快镇江、扬州城市功能提升。同时,强化宁淮深度合作,共建宁淮特别合作区。二是实现圈带互动。深化与上海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等创新合作,加强城市节点功能建设,加快宁锡常接合片区、宁杭生态经济带等建设,推动形成南京都市圈城市与周边地区的有机联系,实现都市圈大跨步发展。三是实现圈域联动。南京都市圈要着眼全国、全球谋发展,在资源大配置、要素大流通的发展格局下,实行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资源整合和竞争,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作者分别为南京市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博导;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副研究员)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