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要闻要论 > 正文
从“弱鸟不飞”到“弱鸟高飞”的启示
2020-05-09 08:47:00  来源:新华日报

记者在农村采访时屡屡听到这样的抱怨:越是发展得好的乡村,干部群众越是热火朝天,一股劲想发展、谋发展;越是发展得不好的乡村,越是状态萎靡,村收入靠“化缘”,农民收入靠打工,缺乏致富路径和平台,离心现象严重。乡村振兴中这种越是“弱鸟”越“不飞”的现象该如何破解?

扬中市利民村的经验值得借鉴。这个村原来是个经济薄弱村,前些年,市里有关部门邀请该村在外办企业的村民刘乔荣回村担任村党委书记,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通过村干部带头领项目、一村多点微治理、挖掘“乡贤经济”等一系列探索,村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全村年经济总量突破18亿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7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逾4万元。这启示我们,破解“弱鸟不飞”现象,关键要找好“领头鸟”,善于帮助“弱鸟”起飞。很多时候,“弱鸟”不是不想飞,而是缺乏飞的基础和条件,长久不飞渐渐地就懒得飞、不会飞了。只有给“弱鸟”来一次“强制启动”,经过适当的“助飞”“带飞”,才能逐步实现“弱鸟高飞”。

同时,“助飞”也要助到点子上,“助”得其法,“助”得其所。要通过政策牵引、资金倾斜、牵线搭桥等方式,帮助“弱村”实现“高飞”“远飞”。很多乡村链接资源的能力薄弱,有关政策和资金不光要主动下乡,还要把一村一庄的特色资源和地方发展优势、生态资源叠加互动、深度嵌入,既做好共振发展,又讲好乡村故事。要充分链接外部资源,为乡村与智囊团队、资本项目牵线搭桥,在村级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上做好助攻。要提升农村软实力,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农村基层开花结果,让乡村振兴的实践更生动、更精彩。

“助飞”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战略性。有专家指出,乡村振兴路径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模式,让自己“值钱”往往比“挣钱”更重要。从发展趋势看,绿色生态正成为核心竞争力中的新增长极,低碳环保在价值评估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分量,区域发展争相释放文化和旅游潜力,这些都是乡村振兴的时代风口。如果在“助飞”时能够用“值钱思维”打开薄弱村的发展想象力,通过创新实践路径、深挖乡村价值、彰显生态优势,把绿色可持续发展变成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助飞”的效能必将更好、更持久。

今年是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的决战决胜之年,“助飞”弱村意义重大。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弱村能够实现展翅高飞,共同奔小康,共享好生活。

蔡小俊 陈立民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李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