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政治 > 正文
“痕迹管理”该怎么看
2019-05-14 14:52:00  来源:解放军报

  ●“痕迹管理”作为开展工作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其存在必要性,但之所以被人诟病,原因就在于一些同志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

  “痕迹管理”是近年来谈论比较多的一种管理方式,从机关到企业,从地方到军营等,几乎都有运用。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的运用欠当、有悖本意,正如习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所指出的,现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可见,对“痕迹管理”这一问题必须要有科学的认知,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正确运用,使之在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痕迹管理通俗讲是对一个单位或个人在平时工作中做了哪些事、怎样做事、做的结果如何等,通过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原始资料展示出来并加以证实。特别是在企业管理中,痕迹管理既是对生产环节、工作流程的有效监控,也是对质量问题、事故等责任追究的基本证据,它对于提高人们的职业精神和提高安全、质量意识,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痕迹管理为何在一些单位和部门遭到诟病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注重适度原则,将其作用价值用偏了、用过了,一方面事情不论大小,一律要求工作留痕,甚至“不留空白、不存死角”,如在有的基层单位,既要求每日战备值勤、军事训练、理论学习、行政管理、装备使用有登记,还要求文体活动、战士心理、官兵谈心、清洁卫生等也要造册登记,以至在有的单位各种登记簿多达几十种,迎接检查需要几张会议桌才能摆下。另一方面就是事无巨细、录必求全,对各项工作的记录要求越具体越好、越详细越好,不仅时间、地点、人员、缘起等“要素”要全,而且还要保证一定的记录的字数、页数、簿数和图像张数、时长等。如此这般,基层官兵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些无谓的事情上。如此“痕迹管理”无疑颠倒了干工作主与次、轻与重、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甚至因为这些繁文缛节、附赘悬疣而影响正常的战备值勤、练兵备战、学习教育和娱乐休息,成了地地道道的形式主义。

  “痕迹管理”到底应不应该有?“痕迹管理”作为开展工作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并非无意义,错就错在一些同志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所谓“绩”,就是业绩、绩效,这要求我们必须把业绩和绩效作为开展工作的根本追求和最终目的,而留痕只能作为管理手段,手段必须服务于目的,而不是相反。所谓“心”,就是心思、心力。这要求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须明确根本目的是什么,把全部心思心力用在工作上,用在提高战斗力建设上,而不能用心不专,把心思用在留痕上。同时还要善于从中获得经验和体会,每做一事必有所获。作为上级机关来说,不能把工作痕迹作为衡量下级工作业绩的主要标准,而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根本标准还是要看完成任务质量、看部队建设发展状况、看群众满意度。

  正确运用痕迹管理,笔者以为关键要把握三个字,这就是“要”“精”“随”。所谓“要”,就是对重要、重大、关键的事情留有“痕迹”。比如执行重要任务的决策、党内组织民主生活会、值班过程中的有关事项等,应留有“痕迹”,以备查验。而有些事项,诸如打了几场篮球、搞了几次卫生等日常工作生活,大可不必造册入簿。所谓“精”,就是记录留痕要精炼,不能记流水账,要拣最重要、最关键、最能说明问题的东西进行记录,做到惜墨如金、用时最短。所谓“随”,就是随着工作开展一同进行,就像身子与影子一样,是自然而然留下的,而不是为了留痕而留痕。如果我们把握好这几点,相信痕迹管理就不会成为负担,而是会成为促进工作的有力抓手。

  (作者单位:武警江苏总队苏州支队)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谈正宏   编辑:蔡阳艳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