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马克思主义 > 正文
马克思:永远的精神灯塔
2018-04-25 10:36:00  来源:新华日报

  马克思离开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巨变中不乏马克思当年未曾预料的情景,但是人类社会始终没有偏离马克思当年为之预设的方向,波浪式地向前发展和进步,这就是为什么至今人们不但不会忘记马克思,而且越来越深地为他的伟大人格所折服,被他的精神灯塔所吸引。

  200年前,马克思诞生在当时还属于法国的特利尔,自小也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和同时代的所有人一样都是“没有名气的”。注定马克思不平凡的,是他17岁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在文中展露的胸怀把他的老师惊呆了。真正使马克思成为“世界伟人”的,是他30岁时写了一个“小册子”,被称为《共产党宣言》,这是一个被世界阅读最多的宣言,以致成为全世界劳动者的“圣经”。这个宣言集中表达了马克思不为自己而为全人类而思考的意愿和决心。马克思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人的行为是其内在价值追求的外在表现。在哲学上,价值首先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价值同人的需要有关,但他不是由人的需要决定,其所表达的是一种人与物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即事物(客体)能够满足人(主体)的一定需要,成为人们目的、兴趣所追求的对象。价值源自于主体的需要,价值的形成实质是主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关系的不断生成。

  马克思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追求。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观思想,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公平等等,都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不但没有脱离这条规律,而且就是这个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的。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实现人民的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现状,一切为了国家和社会,为了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建立在尊重人、关爱人的基础上,在与国家和社会利益不矛盾的情况下,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观念。这个观念来源于马克思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和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劳动者所遭到的非人奴役以及资本家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使得对埋葬资产阶级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憧憬,饱含着全人类共同追求的崇高的价值理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坚持和发展了这一重要理想,他指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在这种解放中失去的只是枷锁,而得到的则是整个世界,人将成为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主人,人将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特别强调人民在社会主义体系中的价值,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他们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价值的评价根据,因此以人民群众为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今天的共产党人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使共产党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无不得益于马克思“人民至上”的意志传承和精神教诲。

  马克思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更是斗争的一生。他要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斗争,他要与拮据的经济状况斗争,他要与不欢迎他的生存空间斗争,他的斗争充满了无尽的艰辛。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说,“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马克思在他斗争的一生中最大的奢求,竟然是在工作的间隙能够偶尔睡一下。然而,1883年3月14日,年仅65岁的他就是这样在办公桌前睡着了——但却是永远地睡着了。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姚永明   编辑:王逸男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