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首页中区 > 经济 > 正文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打造农业新增长极
2018-04-25 10:44:00  来源:新华日报

  中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为解决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中“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指明了方向。江苏是东部发达省份,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很快。2017年农民合作社达8.95万家,家庭农场达4.42万家,农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3100多万亩,占承包地比重达60%。

  当前,江苏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但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起来后,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谁来服务、怎样服务?首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后,需要个性化乃至高端服务,帮助其解决自己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划算的问题。其次,小农户更需要农业社会化服务。应该看到,中国人多地少,大国小农的特征明显,从事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的小农户不仅将长期存在,而且有条件地发展具有家庭经营特点的特色种养、手工工艺、民宿、电商等,实现转型升级,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帮助小农节本增效,把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需要推进社会化服务。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求。农业现代化是否实现,要看很多指标,但核心指标是农业劳动生产率,即农业生产者劳均增加值。我国土地产出率并不低,低的是劳动生产率。据从事现代化研究的专家分析,这一指标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40年到90年。201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值为19908美元,法国为59401美元,美国为51881美元。据江苏省统计资料,2016年农业劳动生产率为58736元人民币,相当于9400多美元。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扩大分子、减少分母。

  扩大分子,意味着农业产业要提质增效,增加农林牧渔服增加值。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在农业增加值中的比例偏低。美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7%。一般都是农场负责种植养殖,另外有专门的公司提供各类农业服务,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就业。1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大约有17个劳动力为之服务。我国农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3%,江苏大约占5.8%。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业态,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重要方面,我国、我省必须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顺应时代要求,加快发展这一战略性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发展这一新产业新业态最重要的力量。

  减少分母,意味着要深入推进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彻底充分转移。现在,虽然务农劳动力老龄化非常突出,但数量仍然偏多。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开展全托管、半托管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农业劳动力转移,也有利于职业农民的成长。总之,只有让越来越少的农业生产者,耕种越来越多的土地,得到越来越多的收益,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接近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农业才能成为体面的职业、有奔头的产业。对此,培育发展新型服务主体与新型经营主体一样,具有重大意义并越来越显得突出。

  新型服务主体,新在哪里?一是服务规模大。有的服务组织为几万亩农田提供农业市场信息、种苗供应、播种、统防统治、收割、烘干、农产品营销服务。二是服务内容多。从种到收、从田头到餐桌、从产中到产前产后、从生产到生活生态、从一般性服务到定制式服务,带有规模化、系列化、综合性特征。三是服务机制好。普遍采取了企业化、合作制的方式运行,更多的是农民自己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合作社,与农民利益联结比较紧密。有的采取经营性服务、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政府委托的公益性服务,市场和政府作用都得到较好发挥。四是服务手段先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和先进、大型农业机械,物质装备水平升级换代。飞防就是一个例子。

  新型服务主体由谁来充当?第一,农业专业性或综合性服务企业。目前,很多地方出现了从事农业生产全程服务化的企业,这些企业既有纯民营的,也有公有制企业全资、参股或控股兴办的。既有新创办的,也有过去农资经销企业转型发展而来的,并且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的人做专业化的事。第二,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专业合作社及其联合社。各地出现了大量的农机、植保、为农服务等专业合作社,服务提供者、利用者为社员。有的组建了区域内的联合社或联合会,抱团发展。第三,供销合作社。很多供销社发挥深耕农村多年的优势,利用原来的经销网点,根据农民需求,加快由单纯的农村流通服务向综合服务延伸,有的将服务领域拓展到生产、生活、生态、金融、社区综合服务。据统计,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托管面积达到2.3亿亩,供销合作社系统就托管了1亿多亩,成为骨干力量。第四,村级组织。由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耕种、植保合作社,开展全托管、半托管服务。五是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类专业大户。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传统的农机手、经纪人相比,他们的服务装备、规模和水平有了极大提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主体是生产性服务业。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只把生产性服务业视作制造业中间服务的产业,忽视了农业同样也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因此,我们应该在已经制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体系的同时,研究制定促进新型服务主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税收、基础设施、金融信贷、农业保险、人才培养等,使两个主体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关部门应该像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样制定扶持名录和服务标准化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区域内有影响力的新型服务主体。研究采取政策措施,把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农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来打造。政府一些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性、准公益性服务项目,可以委托新型经营主体承办。配方施肥、生物农药配送、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公益性市场建设、农产品公共营销平台建设等项目,可以采取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奖励补助等方式,大力引导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参与。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诸纪录   编辑:王逸男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