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奋力开启淮安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新征程
2022-11-25 15:29:00  作者:张笑  来源:新华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光辉文献: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六个坚持”的立场观点,充分彰显了推进理论创新是党领导人民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五个特征”的深刻内涵,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具先进性和引领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五个原则”的基本方略,充分彰显了党从容面对风险挑战走好赶考之路的战略定力;“五个必由之路”的提醒告诫,充分彰显了党坚守志不改道不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意志决心。当前,淮安已开启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新征程,要用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交出展示淮安“象征意义”的新时代答卷。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浩荡东风鼓满帆”的眼界,打造有气质有温度高品质的新型城市。按照报告中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的要求,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以“百里画廊”规划建设为统领,提升中央活力区、高铁商务区、洪泽湖滨区等功能品质,实施老西门大街、都天庙、石塔湖片区更新,推进内环高架、古黄河、柴米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不淹不涝”城市建设。开展停车秩序、户外广告、渣土管理攻坚行动,完善物管“二十条”刚性制度体系。坚持物质与精神“双修”,以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载体,推进老旧小区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光盘”行动,让城市随处可见充满温馨的提示、完好无障碍的设施,真正让“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些文明典范,成为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淮安城市特色。坚持赋能与赋权并举,加强顶层设计,打破数据壁垒,推进智慧社区、港口、工地、管网、物流园区等标准化建设。建立全时段全流程监管平台,实时感知,提前预警,消除来自空中、地面、地下的监管盲区。

聚焦融南汇北开新局,以“且将新火试新茶”的勇气,打造有活力有张力高能级的枢纽城市。深度融入交通强国战略,积极推动枢纽城市地位重塑。打造内畅外联的快速通道。加快沂淮、沿淮、淮兴泰等高速铁路规划建设,推进实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金宝航道整治工程,构建更高标准的入沪通道,实现与长三角、环渤海中心城市的畅联直达。推进205国道、233国道、新长铁路等货运通道外绕,打造主城区到县城、重点镇的快速通道,优化城市快速路网体系。打造补链强链的交通枢纽。推进淮安港三期、黄码作业区、苏淮高新区危化品码头建设,打造全国内河航运中心。加快淮安机场三期工程建设,开通机场国际全货机航线,打造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东部沿海航空货运枢纽。提升高铁商务区集疏运服务能级,实现由区域性高铁枢纽到国家高铁通道主枢纽的升级。打造降本增效的运输体系。完善以内河为主的多式联运网络,开行以上海港、南京港、太仓港为中转枢纽的江海河联运示范线路,探索开行中欧(亚)班列,推动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将大宗货物运输转向水路或铁路运输,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致力绿色发展利千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打造底色清屏障牢高标准的生态城市。深入践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定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淮安的意志和决心。坚决做好绿色转型的“加减法”。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清理整治高耗能、高排放项目,推进重点行业深化节能改造,建设节水型城市,促进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扎实开展生态空间保护修复,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多渠道、广覆盖实施“增绿”行动。坚决打好治污减排的攻坚战。严格落实秋冬季大气污染应急管控措施,推进工业企业提高废气治理效率。聚力京杭运河保护修复攻坚,一备一用推进“双水源”建设,“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深入开展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健全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联动监管机制。坚决施行协同治理的新模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绿岛、水管家、无废园区”等综合治污工程建设,深入开展生态碧水三年行动,全面压实点位长、河湖长、断面长、林长等工作责任,构建立体、垂直、精准、规范、高效的执法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作者为淮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徐羽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