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厚植红色基因 建设“大爱镇江”
2021-01-05 09:01:00  作者:孙晓南  来源:新华日报

镇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镇江之战”被称为“最有血性的一战”,镇江人民卫国的牺牲精神、不屈的民族气节,得到了恩格斯的赞誉。在全国抗战的滚滚洪流中,新四军以茅山为中心建立的苏南抗日根据地是重要阵地,被毛主席列为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新四军将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更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镇江也是一座“大爱之城”。诞生于西津渡的救生会,曾经是国内最早的水上志愿救助组织。2007年,为救助一个患病大学生,“满城尽飘黄丝带”活动开启了“大爱镇江”建设的新征程。近年来,镇江涌现了张雅琴、赵亚夫、糜林、杨凌等一批全国全省时代楷模、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善行义举榜”、志愿服务、诚信建设等工作曾在全国会议上作交流,是中华骨髓库首个入库志愿者过万的城市,“大爱镇江”已经成为鲜明的城市符号。

着眼大众化,强化宣传教育。培育爱国之魂,夯实道德之基,首先要使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确保入脑入心。宣教对象大众化,既要抓住党员干部、青少年、公众人物等重点人群,也要着力覆盖到全部人群,画好“最大同心圆”。宣教语言大众化,把讲理论、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更好地增进人们的价值认同。宣教方式大众化,统筹运用全媒体,创作推出正能量、接地气、传得开的新媒体作品;策划开展“大爱镇江 美德善行”等主题宣讲,推进宣讲“六进”;组织红色音乐剧《九九艳阳天》巡演,创作图书《中国力量》等文艺精品,实施“乡村文艺播种计划”,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

着眼生活化,强化阵地建设。阵地建设是推动爱国主义、道德建设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的重要方式。顺应时代变化,放大茅山爱国主义教育中心效应,升级改造37个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策划打造镇江五峰山大桥等现代化的纪念展示馆,构建“中心+基地+联盟”“线上+线下”的红色教育阵地格局。在群众聚集的地区,建好用好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主题街区、文明实践中心(站、所),重建“大爱镇江”展示馆,开通“大爱镇江”主题公交,拓展“八礼四仪”体验馆功能,打造“四好两优”楼道文化,把爱国主义、道德风尚做到群众身边,融入群众生活。结合城乡人居环境改造,因地制宜推进“乡风明德文化墙”建设,力争让群众抬头可见、驻足可观,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着眼常态化,强化实践养成。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坚持联系实际、面向基层、注重实效,常态化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构建“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红色产业”相融合的模式,推出10条红色研学主题线路。抓住“十一”、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新婚夫妇向烈士献花等主题活动。聚焦决胜全面小康,广泛开展“决胜小康,奋斗有我”群众性主题活动;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深化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抓实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化诚信建设、志愿服务制度化,引导人们在积极参与中砥砺家国情怀、涵育美德善行。

着眼生动化,强化典型引领。先进典型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一手抓典型的培育,突出爱国、道德标准,常态化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加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的奋斗者等选树力度,创新评选“微美人物”,让各层各类好人不断涌现。一手抓典型的学习,建好用好亚夫事迹展示馆、善行义举榜、好人工作室,以道德典型为原型设计卡通片、编印口袋书,组织“百姓名嘴”宣讲团讲身边人身边事。一手抓典型的礼遇,落实《关爱礼遇道德典型的实施办法》,重点实施社会尊崇、奖励慰问、入学就业等五大类关爱礼遇项目,让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镇江蔚然成风。

着眼制度化,强化贯穿融入。制度化是加强爱国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在政策导向上贯穿融入,把加强爱国主义、公民道德建设贯穿到镇江“三高一争”工作大局,融入到各类政策法规、社会治理、行业管理,纳入到市委党建目标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落实合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贯穿融入,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作为文明系列先进单位评选的重要指标,作为各行各业先进典型评选的首要标准,进一步弘扬良好家风、乡风、校风、行风。

(作者为镇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