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绘就新时代思政教育“满园春色”
2020-12-29 09:41:00  作者:吉爱明  来源:新华日报

新的奋斗征程需要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艺术高校有其学科特色和宣传文化优势,应该积极担负起时代使命,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汇聚思想伟力。

要融入课堂,牢牢把握“阵地育人”。把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强化显性思政,细化隐性思政,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使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师生成为“导演”和“主角”,思政教育“在场感”与实效性不断提升。立足美育专业特色,将绘画、摄影、演讲、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元素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小微”系列特色思政课堂,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课程设置、教学实践创新和效果评估机制,合理安排,注重用艺术“激活”思政课堂,在突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的同时,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注重在亲和力、针对性上下功夫,打造彰显艺术教育特色的思政品牌。

要融入日常,着力推动“三全育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美培元,将教育质效凝注学生学习成长始终,体现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在源头上充分利用大型活动、新生入学季等校院两级活动和重要窗口期,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美育隐性教育,培育美育浸润人、感染人、熏陶人的校园文化;制度上建立健全“大美育”工作机制,健全与完善美育与思政工作相得益彰的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将艺术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规范化建设路径。其次在实践上要工程化、项目化,切实体现思政教育在日常的工作实效,如实施以学习贯彻新思想、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思想引航工程”,以选树榜样典型、发挥优秀学子标杆作用为重点的“榜样引领工程”,以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打造社会实践和校园活动品牌为重点的“实践引导工程”,将思政工作的触角延伸至专业学习、社会实践、校园活动、课余生活等方方面面,搭建起全方位、全天候的“思政日常”。在师资上要注重“全员”,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所有教师与管理人员、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都要有责任意识、规矩意识、示范意识、标杆意识,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中忠诚履践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时代重任,以师者风范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用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融入社会,润物无声“文化育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把握艺术高校资源优势,将思政工作与艺术人才培养深度融合,实现大美近人、润物无声。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战场”作为培养高素质艺术人才的“练兵场”,做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强化美育资源供给,搭建高层次美育实践平台。因为,实践是思政教育最鲜活的教科书,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最为生动鲜活的素材。要积极引导师生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国家和地方文化工程建设,拓展融入社会高天厚地的思政美育覆盖面;组织形式多元的艺术实践活动,组建各类艺术社团,让学生在各类美育实践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要把思政课堂开设到田间地头、农村街道、社区企业,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切身感受和掌握第一手的素材,把青春梦想融入伟大中国梦的广阔社会实践之中。要引导学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要积极引导莘莘学子,自觉关注国计民生,提升政治素养,主动扛起时代担当。今年以来进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就是当下最生动的思政素材;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就是鲜活的思政课堂,将其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身边故事融入思政教育和艺术实践,可以更加生动直观地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就像高校办学的大动脉,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做好“人”的工作,既不能“硬化”更不能“硬灌”,以“三个融入”保障思政工作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让思政教育的教化性与专业学科的延展性相结合,于无声处让教育效果入脑入心见行动,让学生在春风化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必将绘就思政教育工作的“满园春色”。

(作者为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