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把安全发展理念贯穿特大城市治理全过程
2020-06-16 09:12:00  作者:韩立明  来源:新华日报

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着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连续三年全省最低。今年以来,南京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督导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全面开展32个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积极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1-5月,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7.3%和82.1%。

统筹规划布局,完善城市安全发展顶层设计。树牢“全周期管理”意识,从规划源头抓起,深化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合“十四五”规划研究,按照“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要求,合理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构筑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空间体系。注重防灾减灾、冗余设施和空间复合利用,加强体育、会展场馆等公共空间的可变性、混合性,提高应急改造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严把招商项目安全标准,提升产业、园区和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加强韧性建设,加固城市安全发展底板弱项。按照“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理念,加快建设韧性城市。强健“骨骼”,加强交通、市政、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严把建筑安全质量关,加快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畅通“经脉”,保持城市生命线畅通,尽快完成危旧管网、高层楼宇消防及消防通道、老旧小区排水排涝等改造任务。促进“循环”,加强污水、污泥、垃圾以及危险废弃物的循环化处置,特别是严格管理2300余家产废单位,提高危废处置能力,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强化风险管控,夯实城市安全发展基础支撑。南京作为特大城市,安全治理面临“五多五最”。“五多”:流动人口多,达321万;生产经营单位多,市场主体共145万家;高层楼宇多,超100米的高层建筑101栋;在建工地多,有2100余个;重大危险源多,共483个。“五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省最高,为83.2%;路网密度全省最高,高速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9.3公里;长江岸线全省最长,年均过境船舶约75万艘次;地铁运营里程全省最长,为378公里,在建132公里;地下管网全省最长,为16万余公里。针对这些特点,南京不断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在综治网格上叠加应急格、安监格,在一体化平台上增加安全监管功能,已有30余万家企业单位纳入平台管理,标注风险源20余万个。下一步将深化城市体检,形成完善的四色安全风险分布图。坚持隐患即事故,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聚焦危化品、交通、消防、燃气、建筑施工、公共场所等领域,拓宽排查整治深度,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推行互联网+移动端执法,健全纪委监委嵌入式监督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做到严执法、重实效。

用好科技手段,提升城市安全发展保障能力。在疫情防控中,南京率先建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推动了“城市大脑”运用;应急管理“181”综合监管平台(一平台八系统一终端)也于今年1月上线运行,被国务院督导组列入“典型做法清单”。下一步,将建立城市运行智能化监测调度平台,健全基于重大事件的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一体应急联动”。强化安全科技创新和应用,加快危化品等重点行业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

坚持改革创新,健全城市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安全监管体制,健全部门联动监管、安全生产履职审计、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安全生产工作等制度,推动“三个责任”“三个必须”落到实处。加强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建设,解决区域性突出安全问题。创新应急管理机制,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集中指挥、实体协调运作”的思路,健全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专常兼备、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协调能力和救援时效。创新多元共治机制,完善城市安全风险“啄木鸟”“吹哨人”制度,引导第三方力量参与城市安全管理,广泛开展安全宣传“五进”工作,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

(作者为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安委会主任)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