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让新昆山人在文明实践中更有归属感
2019-02-26 09:17:00  来源:新华日报

  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系列访谈

  记者:昆山怎么看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杜小刚(昆山市委书记、昆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应该是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这样一种综合性的宣传教育服务阵地,通过这一阵地,达到“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成风化俗”的根本目的。我们通过理论宣讲平台,更好地搭建起理论大众化与群众生产生活连接贯通的桥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着眼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走进农民群众心坎,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全面提升农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化素养、法治观念和精神状态,为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提供教育文化、科技科普、体育卫生等各类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

  记者:昆山是如何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

  杜小刚:我们构建了“3+2”组织体系。“3”就是市级层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区镇(办事处)层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层面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则是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和实践点。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要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功能研发和组织实施,就像是“指挥部”“参谋部”“孵化器”“发动机”,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等5大功能平台,并加设了1个文明创建服务平台,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媒体矩阵。11个区镇、4个城市管理办事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经全面挂牌。331个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挂靠各自所在区域的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了全面覆盖。

  我们还创新建设了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文明实践点。实践基地主要按照红色印记、时代精神、名人先贤、历史文博、艺术品鉴、人才科创、绿色生态、美丽乡村、生命健康、法制宣传等10个类别拓展设立。实践点按照自然村(社区)、规上企业、职工集宿区、重要工地、城市CBD、科创综合体、城市公园(广场)、旅游景区等8种点位设立,真正做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记者:昆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有什么特色做法?

  杜小刚:我们在谋划布局上始终坚持城乡一体,在机构设置、点位分布、力量配备、产品供给等方面就坚持城乡一体谋划、一体布局,并主动把一些优质资源向农村倾斜,更好地让农村群众从中受益。我们在服务对象上坚持新老昆山人全部纳入,积极推动新昆山人“身份市民化”“服务均等化”工作,一方面积极吸收新昆山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另一方面把新昆山人作为重点服务人群,通过志愿服务的形式走近他们,与他们面对面、心连心,把服务送到他们心坎上。比如,我们聚焦“入城”“入住”“入职”“入户”“入学”关键节点,让他们在享受服务、感受温暖中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明素质,在昆山找到心灵归属。我们在文明实践中高度重视科技科普服务工作,通过实践中心科技科普服务平台,以“三下乡”、结对帮扶等不同形式,全市市民、在校学生、企业职工送上务实管用的科学知识,在增强市民科学素养、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的同时,也助推我们城市高质量发展、产业科创中心的建设。

  本报记者 袁 媛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