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最新推荐 > 正文
让乡土人才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2018-04-18 11:08:00  作者:洪 浩  来源:理论之光

  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是人才发展的一个崭新课题,要回答好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厘清概念的界定和认识。文件中,采取了广义概念的办法,提出乡土人才,是扎根和活跃在民间传统工艺、现代实用技术、古建园林技艺等领域,掌握特殊技艺的能工巧匠、善于开拓创新的经营能人、拥有一技之长的生产能手。而业内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倾向性的看法,则将乡土人才与过去六支人才队伍的“农村实用人才”区别开来,作为其中特殊的一个群体,加以突出。乡土人才的内涵和外延,应该具有农民特性、技艺特征和创造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似乡非“乡”。乡土人才,虽然身处农村,但职业身份并不是一般的农业生产者,而更多是手工业者。二是说“土”不土。乡土人才的手艺,大多来自历史的传承,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延续,无论今天是大众还是小众,都是创造性劳动的反映,既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三是要才有才。乡土人才的专长所在是技艺技能,能够进行具有一定知识含量的劳动。乡土人才的产出不只是简单的一般农产品,很多还是在一般实用价值基础上附加了知识价值和欣赏价值的文化艺术品。

  把握发展的规律和遵循。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为指导。在乡土人才队伍建设中,要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握方向,推进工作。对乡土人才,要真正做到识之、爱之、敬之、用之。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管人才,既是我们的制度优势所在,也是人才竞争所长。乡土人才离基层党组织最近,基层党组织最有条件为乡土人才提供服务和保障,做好政治引领和吸纳。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只有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统一起来,才能赢得发展的有力支撑。要坚持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之中。把改革的精神贯穿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全过程各方面。突破认识之限,让乡土人才登堂入室,进入人才序列;突破培养之弊,让乡土人才成为职业热门、后继有人;突破发展之难,让乡土人才派上大用场,干出大名堂;突破激励之困,让乡土人才有出息、受羡慕。要坚持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要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步规划、同步投入、同步推进,让乡土人才真正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带领者、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乡村组织振兴的强支撑。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依托紫砂传统产业资源,发挥乡土人才集聚优势,集聚了包括村党总支书记等省大师、省名人在内的一大批能工巧匠,就是一个例证。

  创新推进的思路和方法。首先,学习和谋生相结合,才能传承有人。乡土人才的创作比较艰辛,传承尤为不易,调研普遍反映年轻人不愿意学。为此,无论家承、师承还是学承,都要把学习、兴趣和打工、谋生统一起来。苏州镇湖8000绣娘绣出10亿产业,很多绣娘就是在打工中学习,走上了传承之路。其次,作品和商品相贯通,才能市场有价。要通过展销赛等手段,把自娱自乐的作品变为商品,从家庭走向市场、从乡村走向城市、从中国走向国际。再次,事业和产业相融合,才能发展有路。要加强部门联动,打造有效平台,打通人才与资金、项目、产业对接链条,支持和引导乡土人才创新创业,走向产业,走向市场。比如,东海县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40多名,从事水晶产业的从业人员多达25万人,拥有水晶加工企业3000多家,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打造了名副其实的水晶小镇。此外,立己和立人相统一,才能社会有位。带动群众致富,是乡土人才的价值提升。要支持和帮助乡土人才带动群众致富,放大乡土人才的乡贤效应,放大历史经典产业的创富效应,放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效应。宝应县乱针绣传承人莫元花传带徒弟近2000人,带动就业3000多人,年产值3亿元,全镇300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当前,江苏实施“三带行动”计划,既是一项人才工程,更是一个振兴行动。通过“三带行动”计划,让乡土人才、乡村产业、乡贤文化等各类要素资源释放创造活力,为江苏迈入新乡土时代提供更加坚实支撑。

来源:理论之光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