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政声 > 声音 > 正文
在真抓实干中践行初心使命
2019-08-27 09:30:00  来源:新华日报

  省工信厅党组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部署,聚焦解决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中最突出矛盾和问题,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忧,迎难而上、真抓实干,以发展的“初心”肩负起制造强省建设的“使命”,奋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工信厅组织集中学习12场次、走访企业近310家、收集意见建议122条、完成专题调研报告34篇,聚精会神抓落实、解难题、补短板。在困难挑战超出预期的情况下,工业经济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居东部沿海省份前列,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7%和10.3%。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32.5%和44.7%。

  敢于担当解难题。坚持把立足当前、勇于担当、破解难题、即知即改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聚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当前亟待解决的停产化工企业复产、清欠、降成本等热点难点问题,以“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基层、园区、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听取一线“真声音”,掌握基层“活情况”,解决企业“急事情”。破解停产化工企业复产的难题。针对省内部分设区市90%左右化工企业停产、导致安全环保达标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的问题,不等不推不让,主动担当作为,抓紧牵头制定停产整治企业复产工作指导意见,省化治办专题研究,推进停产整改企业依法依规恢复生产,允许经整改安全和环保达标的企业从停产整改转为正常生产,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破解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的难题。严格落实国务院部署,进一步加大清欠工作力度,对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进行全面排查,列出清单、建立台账、制定计划、加强督查,帮助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解困。截至7月底,全省已偿还拖欠账款74.3亿元、清偿率为69.3%,位居全国前列,预计今年年底全省清偿率将超过90%。破解破降成本政策获得感不强的难题。针对部分企业未能完全享受增值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的实惠、一些具有垄断性质的生产要素价格未作相应调整、个别行业增值税税负不降反升、增值税进项抵扣不足等问题,在摸清原因基础上密切关注、积极行动,会同省有关部门和单位加紧评估政策落实情况和成效,有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推动中央、省相关惠企政策落到实处。

  精准施策补短板。以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主动谋划新思路、研究新举措,以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为总抓手,着力强弱项、补短板,奋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偏弱的短板。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关键核心技术这一制约江苏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瓶颈,以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新型载体,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构建企业主导的自主创新体系。江苏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家民营企业牵头、传统行业布局的国家创新中心。创新政策引导方式,从被动等待企业申报转向主动发布技术攻关揭榜任务,持续加大工业基础、高端装备、前瞻技术等领域攻关支持力度,建立175项技术(产品)攻关清单,目前共有82家企业参与首批27个专题的揭榜。补新动能成长不快、活力不足的短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等新动能日益成为产业竞争新的焦点。在地方、园区培育新兴产业或前瞻产业的基础上,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统筹、上下联动,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出台专项政策举措,扎实推进新能源汽车、车联网、5G、两机、高端软件等新产业成长壮大。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成为全国首个批复建设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补领军企业不多、自主品牌不响的短板。省工信厅制定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计划,建立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在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创新载体建设、质量标准品牌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引导本土制造企业和企业家专注主业、做强做优,扩大自主品牌企业影响力。

  建章立制出实招。把主题教育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中形成的有效成果加以转化,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转变工作作风,不做表面文章,以基层企业“获得感”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含金量”。推动调查研究工作更实。主题教育期间,厅领导班子带头示范,聚焦18个重点方向,开展深入调研,在车联网生态培育、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提升、重大项目推进、专项资金信息化监管、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培育等方面形成调研成果。近期将出台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实施办法,规范调查研究工作方式和要求,切实以调研促转型解难题。推动企业发展环境更优。研究制定省工信厅认定(授牌)事项管理办法,统筹建立工信系统产(行)业和企业基础数据库,大幅度精简会议文件、评审认定、数据填报、检查评比等,切实减轻基层企业负担。在做好简政放权、推进不见面审批等基础上,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推动出台《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不断激发企业家精神,着力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专项资金效用发挥更好。发挥好专项资金的导向性作用,聚焦集群培育,创新方式,重点支持能够带动产业链实现突破式发展的重大项目,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工业和信息产业专项资金申报、评审、专家库、绩效跟踪等各环节管理监督,建立覆盖专项资金全流程的一揽子管理制度。

  (作者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