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最新推荐 > 正文
大力创新乡村治理体系
2019-11-05 08:10:00  来源:新华日报

  成果要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特别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国乡村治理应该站在新的政治高度来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是新形势下乡村治理的重点要求和本质任务,也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如何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并以其为指引,在现代化背景中推进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提升乡村社会治理能力与质效,是当前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鲜明提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间表和线路图,为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供了纲领性指引和根本遵循。

  按照“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就要进一步深化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提高乡村治理资源整合度。各类资源配置有效性和整合度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的重心所在。一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尤其突出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大力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派驻第一书记、乡村工作队和壮大乡村经济等具体路径,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充分发挥乡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更加重视“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乡村自治组织建设,来提升乡村社会的现代治理能力。重点可以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的平台来加大乡村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大力激发乡村社会组织活力,使乡村社会组织能够成为基层政府的有力帮手。尤其是在乡村基础设施、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效用,从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民生福利,满足民众多元社会需求。最大限度凝聚人们对于乡村治理的共识,重构乡村社会现代伦理,使乡村社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按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要求,创新乡村法律约束机制。重点要加大乡村层面的普法宣传力度,深入引导广大乡村干部群众自觉守法用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加大乡村层面依法行政力度,促进乡村党员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运用创新的法律约束机制来体现党在乡村治理方面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提升。

  充分发挥“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精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创新。重点是运用现代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通过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显著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乡村社会新风尚。

  充分发挥“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为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提升现代化乡村治理能力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对于推进乡村治理创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要在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关键环节上做好文章。通过乡村干部、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等各类渠道,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管理能力强、服务能力优的人才真正选出来集中加大培养力度。同时建立乡村优秀后备人才库,储备人才,跟踪培养、重点管理。持续加大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重点是对乡村人才进行分类培训,对在乡村的干部、社会管理方面人员侧重开展专题业务知识培训;对在乡村实际从事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工作的人员侧重开展服务能力培训,并且通过思想引导、切实提高经济政治待遇等多种方式,打造乡村人才积聚高地,使之在乡村治理体系创新中真正发挥人才支撑作用。

  (作者:姜伟 丹阳市委党校)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杨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