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智库出品 > 正文
在促进长三角一体化中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
2019-04-16 10:51:00  来源:新华日报

  智库出品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三省一市合作发展进入新阶段,有助于突破过去基于各自区域利益的行政束缚,彼此的溢出与虹吸效应更为显然,这使得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有所变化。为此,建议江苏立足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坐标系,加强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与长三角区城深度合作发展的目标衔接和行动协调,在担当国家战略重任中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

  全面推进和加强与上海市的深度合作。强化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意识。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带动了江苏后来的发展,上海的引领支撑造就了长三角一体化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现状。明确和继续实施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围绕上海发挥龙头作用的需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针对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诉求,主动寻求上海的辐射和溢出支持,如充分利用上海金融业高度发达的优势,引入更多外部资金支持江苏的实体经济做大做强;再如,发挥江苏产业体系完整、科技成果转化水平高的特点,主动对接上海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理论成果进行消化应用,提升江苏产业价值链全球竞争力;策应上海总部经济加速集聚和大虹桥高端CBD在长三角布局的态势,使苏州、无锡、南通、盐城等与上海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城市,能在长三角一体化深度合作的更大格局上获益。

  全面推进和加强与浙江省的深度合作。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加强交流,让浙江经济基础好的互联网和江苏发展水平高的物联网强强联手,把两省创新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尤其是发挥阿里巴巴江苏总部的更大作用。在生态绿色发展方面,加快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走廊、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区、宜游宜业宜居示范区,共同打造世界有影响、全国能示范的长三角绿色发展增长极。相互借鉴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探索创新创业载体多种功能叠加的新思路,考虑在苏州纳米技术、无锡微电子、泰州和连云港的医药产业、南京“无线谷”、盐城汽车产业园等创业创新载体中融入旅游、文化与社区功能,带动并形成第四代产业园的全覆盖。围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南北两翼联动的目标,共同推进铁路、港口等具体合作项目的实施,实现区域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等。

  全面推进和加强与安徽省的深度合作。重新认识和把握安徽的后发优势。长期以来,安徽被认为是长三角区域中相对落后的地区,苏皖之间的合作主要是利用安徽的土地、劳动力资源。其实安徽的后发优势在良好的生态,其创新发展已经步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路。如国家力推内需拉动发展后,安徽省作为制造业基地所具有的优势明显,吸引了中国电科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彩虹集团等89家央企投资合作进入,全省每年与央企新签约项目约300个,投资规模超过3000亿元。要在已有合作基础上寻求更多更广的深度合作。江苏和安徽的合作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基础,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地理上相连、交通上互通,关系紧密。如东南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强联手,签署两校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和国家重大项目,特别是在量子信息和网络通信领域,联合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方面开展合作。江苏久吾高科、科行环保等公司与安徽科达洁能公司就“工业废水零排放”签订框架合作协议等。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深度合作不断推进,江苏需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与安徽的全方位合作,并力求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合作成果,实现有效共赢发展。

  全面提高江苏营商环境与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的契合度。由于三省一市的发展水平和扶持重心存在差异,加上历史形成的行政区域之间的政令不够通畅,彼此营商环境的契合度存在一定的缝隙。提高江苏省与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的契合度,必须确保江苏已经出台的旨在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措施落地落实,坚决杜绝政策浪费的空转现象,让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到江苏投资发展的各类创业主体实实在在地增强政策获得感。谋求更高层次的合力推进,如寻求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补充列入优化营商环境的指导原则及其目标,建议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统一规范营商环境优化的明确具体的指标体系等,使三省一市之间的营商环境更具比对性。在充分考虑各方关切的基础上,竭力推进需要三省一市协作的事情,特别是在打通断头路、开通跨省公交、有序开放市场、能源互济互保、进行跨区域生态补偿等方面,运用多元化政策手段和工具,力求实现较快较大的突破。依托智库和第三方力量,对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目前的营商环境及其政策措施进行评估,对江苏的政策措施扬长补短,避免微观经济主体在进入不同行政区域创业创新、进行深度合作时可能出现的政策攀比现象,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与其他省市合作,依法处理过去跨区域合作所遗留的问题,尤其是对过去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类“旧账”,予以认真清理和妥善处置,彻底消除部分民营企业家参与长三角区域深度合作的疑虑,使其自觉自愿地投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深度合作,带动和实现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

  “江苏新智库联盟”年度优秀成果评选入选作品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卜 海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