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智库 > 圆桌会 > 正文
“灰犀牛”会不会撞中国经济的腰
2017-08-09 09:13:00  来源:新华日报

  圆桌会

  最近,在《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一篇评论员文章中提到,“既防‘黑天鹅事件’,也防‘灰犀牛’,对各类风险苗头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一时间,“灰犀牛”成为了当下的热词。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针对“那头‘灰犀牛’,会不会撞了年轻的中国经济的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王修志(广西师范大学):当下最直接的“灰犀牛”还是银行累积的不良债权风险。风险一旦爆发,意味着居民家庭和个人长期储蓄所得的货币财富急剧缩水,其连锁反应是致命的。而深层次的“灰犀牛”,则是民众在改革进程中获得感减弱,由此导致改革信心逐步丧失,这将使发展失去根本动力。中国这样的体量,只要人心在,啥犀牛都不可怕。所以,深层次的真正有杀伤力的“灰犀牛”是:改革动力减弱+改革信心缺失+改革方向不明。

  刘瑞翔(南京审计大学):我理解的“灰犀牛”是经济系统的突然崩溃,可能爆发于一点向整个体系扩散。政府为了避免“灰犀牛”的产生,需要加强对经济的监管。长期的化解之道就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要真正通过供给侧改革,减少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让市场配置资源。

  张建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我觉得“灰犀牛”来自经济增长新旧动能的不衔接。经济建设是中心工作,增长是重中之重,现在的增长仍依赖传统力量硬撑着,新动能不仅弱小,而且有可能难以壮大。因为一些重要因素在制约和分散着新动能的积聚,比如大量的资金投向国外,国企越来越替代民企,民企的生产经营又非常艰难。

  伏玉林(华东理工大学):当代经济危机来临之前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实体经济全要素增长率的持续下滑,再就是货币增长率的持续上升。上半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9%,上半年的M2增速明显下滑到个位数,经济转型效果显现。个人觉得目前还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明显征兆。目前,仍然要继续致力于经济的市场化改革,通过竞争机制来提升实体经济增长率和技术进步水平,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此外,继续抑制房地产泡沫,需要土地制度的深化改革,采取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有效防范公司债务和地方债务风险。总之,化解大概率危机事件要从深化改革开放、振兴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三方面着手。

  刘志彪(长江产经智库):我觉得“灰犀牛”以什么形式出现,确实不好预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不一定由金融领域的问题引发,但是一定会在金融领域触发金融危机。货币超发才是隐藏在中国经济运行系统中真正的“灰犀牛”!无论是房地产的泡沫,还是人民币的汇率,或者地方政府高额债务,其内因都是货币超发。为啥会出现严重的货币超发?根本原因是增长方式的粗放型,以及对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