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最新推荐 > 正文
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019-10-22 08:54:00  来源:新华日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个初心和使命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斗争、建设实践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之中,并随之展现丰富内涵。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初心和使命是一个永恒课题,不会随着时空环境的改变而褪色。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大好机遇与风险挑战同步并存的当前,我们要依靠党的领导指引民族复兴的方向,依靠人民群众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依靠真抓实干奋力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依靠党的领导指引民族复兴的方向

  历史的选择决非偶然。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并使其成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推动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彰显中华民族特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但是,鸦片战争后,外敌入侵逐渐使中华民族陷入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苦难深渊。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一批仁人志士开始思考“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关乎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治改良运动、农民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纷纷走上历史舞台。但是,它们都以失败而终。辛亥革命虽然结束了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同样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身陷水深火热的悲惨命运。这些都说明,要想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实现民族独立、促进民族复兴,就必须产生新的领导力量,并寻求新的社会变革。

  历史的荣光总会眷顾伟大的民族。正当中国人民苦苦探索民族复兴之际,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面对这一崭新的思想理论成果,具有聪明智慧的中国人民从中国国情出发,将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民族复兴的可行路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自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了主心骨和掌舵人。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挽救民族危亡、解救人民危难、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通过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对于这段波澜壮阔、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用“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三句诗词来形容。这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的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是它奠定了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实基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更充分的条件和更稳固的基础。我们更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矢志不移地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最大效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依靠群众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往往把人民群众作为最稳固的支持力量。1873年,恩格斯在分析普鲁士的革命斗争形势时就提出,“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挣得的,而是广大工人和农民为它挣得的。”后来,列宁对此也作出了深有感触的评析,“马克思最重视的就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中国共产党,更是把获取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自己的最大底气。

  事实证明,把人民群众作为真正的英雄,作为决定党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才取得了事业成功,创造了历史伟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这就告诉我们,唯有把最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团结起来形成磅礴力量,才能构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有力支撑。

  依靠人民创造伟业、实现民族复兴,关键是在理念上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行动上要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的最高准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一再告诉人们,任何一次认识和实践的突破、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任何一项改革创新的突破,无不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必须深刻把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同时,还要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满足其切身利益诉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梦不是镜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号,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国人民心中”。这就要求我们把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医疗、住房,更健全的社会治理、更优美的生态环境等民生期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的期待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才能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凝聚起推动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

  依靠真抓实干奋力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既是历史经验教训,也是实践经验总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环境下,共产党人都相信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要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 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依靠拼搏实干精神,成功走出了一条国家振兴、民族富强的强国之路,让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的日子彻底成为历史。诸多事实证明,无论是“站起来”的崛起,还是“富起来”的腾飞,抑或是“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靠的都是实干。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之道贵在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只有付诸实际行动,才会让梦想变成现实。

  江苏省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执笔人:陈 朋 黄 科)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