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理念,并从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中国传统智慧、中华民族的崇高追求等方面高度评价天人合一理念的重大价值。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人合一理念最为生动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宇宙观、伦理观、审美观,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当代中国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先声,是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宝贵思想资源。”新时代大力传承和弘扬天人合一理念,有助于我们以美的心态和创造美的实践,更为勤勉地建设美丽中国和地球美好家园。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方世南日期:2023-03-29 09:31:00
-
建设农业强省,必须坚守人民立场,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做到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成效。培育道德新风尚,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新的魅力和风采,让广大农民不仅“富口袋”还要“富脑袋” ,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更加充盈。来源:新华日报作者:王婷日期:2023-03-29 09:35:00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 , “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来源:新华日报作者:王菁菁日期:2023-03-29 09:34:00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 “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从实际出发,深入研究、科学论证,建立完善体制机制,才能增强办实事的系统性、协调性、规范性,才能做到统筹谋划、整合力量、有序推动。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张敬梓日期:2023-03-29 09:33:00
-
至此,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让红色基因深度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提高“大思政课”的实效性,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来源:新华日报作者:程 婧日期:2023-03-21 09:23:00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 )指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历史和现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 “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 ,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赢得主动。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李克城日期:2023-03-21 09:22:00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精辟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把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集中到新发展理念上来,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因此,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刘靖北日期:2023-03-21 09:20:00
-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张自永日期:2023-03-15 09:09:00
-
党的二十大报告系统阐释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丰富内涵,并要求将其深刻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吴凡日期:2023-03-15 09:08:00
-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同样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贯穿于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之中,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遵循和道路保证。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打造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 。来源:新华日报作者:颜晓峰日期:2023-03-15 09:06:00
-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站在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的历史新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了党历经百年光辉历程之后高度的精神主动。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吴玲日期:2023-02-21 09:26:00
-
倾听人民呼声,汇聚民智民力,凝聚民心民意,积极探索并持续推进人民民主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在人民中探寻发展动力、筑牢发展基石、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具有“中国范式”的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针对人民的精神富裕探索,需要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孙泊 戴敏日期:2023-02-21 09:25:00
-
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来源:新华日报作者:刘西忠日期:2023-02-21 09:24:00
-
为此,组织需要将人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充分信任人才、使用人才,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创优搭建平台,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促进人才资源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真正将人才资源转化为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新的奋斗之路、发展之路上,我们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才观的精神内涵,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共同上下求索,应对新时代的浪潮!来源:新华日报作者:赵曙明日期:2023-02-21 09:23:00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并对如何推进科技创新进行了专门部署。来源:新华日报作者:李乾日期:2023-02-17 09: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