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名家文萃 > 正文
激发新增长的五个“新动能”
2019-08-06 09:22:00  来源:新华日报

  在过去九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逐步转入中速增长。在此背景下,激发新增长动能是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我看来,经济增长新动能有以下五个来源。

  低效率部门的改进。我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回头看一下,低效率的洼地还是不少。例如,能源、物流、通信、土地、融资等基础性成本高,城乡之间生产要素流动受阻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完善产权保护,建立起稳定的法制保障的环境;还要进一步推动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从过剩产业、低效领域、其他资本更适合发挥作用的地方退出,集中到社会保障、公共产品领域中“卡脖子”的技术产品或产业、国家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国有资本要区分战略性投资和财务性投资;促进各类企业公平竞争,按照负面清单改革市场准入,突出重点;加快城乡之间人员、土地、资金等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在大都市圈范围内的乡村地区,应允许鼓励城乡居民置业创业、共建共享,城乡居民宜城则城,宜乡则乡。

  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长和人力资本提升。中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大概有4亿人,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低收入阶层的收入能有所提高,接近或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将会形成很大的需求增长空间,直接提供增长动能。我们需要使中等收入群体人数增加一倍,由目前4亿人增加到8到9亿人。在此过程中,尤其要解决好农民进城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保障他们的“城市权利”。同时,要建立反贫困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机会公平。

  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经过多年的消费增长,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对商品的消费趋于饱和,增长趋于平缓;另一方面,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娱乐、养老、旅游等在内的服务性消费进入快速成长期。服务性消费正在成为拉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新主导产业。因此,应当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促进二者融合发展,从人才、技术到企业内部结构调整、企业间购并重组等,都需要在要素培育、政策配套方面给予支持。

  前沿性创新。以往我们的创新基本上是一种“适应性创新”,创新的最大短板是基础研究滞后,需要培育和完善新思想脱颖而出的自由探索环境。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诺贝尔奖级成果能够大量涌现的土壤和环境,创新到了一定程度是缺少后劲的。推动创新,首先要坚持企业作为创新主体不动摇,既可以把技术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也可以让技术推动科学前沿重大问题的突破;由国家集中资源开展的创新项目,应聚焦于公共产品范围内的核心技术问题;促进创新要素流动聚集,为创新打下好的基础;在创新活跃地区,可设立若干个高水平教育研发特区。

  绿色发展战略。绿色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污染治理、环境保护,从绿色消费到绿色制造、绿色流通、绿色融资,再到绿色创新,一个完整的绿色产业链逐步形成。绿色发展不是对传统工业化模式的修补,而是与之相竞争并可能获胜、更具优越性的一种新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将重新定义产出与投入、收益与成本,力图将人类经济活动与自然之间相互冲突的关系,转化为相互融合和促进的关系。推动绿色转型,不仅要做减法,更重要的是做加法和乘法,使绿色发展成为新的消费动能、创新动能和增长动能。

  总体来看,上述五个经济增长新来源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制度质量的要求较高,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是无法适应的;二是增量更多以普惠方式呈现;三是增长大多是“慢变量”,对耐性、韧劲、战略定力的要求明显提高了。激发五大增长新动能,需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者为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刘世锦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