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新论 >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 正文
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2018-12-04 09:11:00  来源:新华日报

  对话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围绕“人民中心观”这一主题,本报记者邀请中国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儒年教授进行访谈。

  记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贯彻这一唯物史观的?

  王儒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明确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这是对马克思唯物史观承继的直接宣示。人民主体地位通过回答两个问题体现,一是我党执政“为了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二是我党执政“依靠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我们把评价执政党的尺子交给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党的一切活动的效果,要以人民群众是否赞同、是否支持、是否拥护、是否满意为基本判断标准。把我党工作的成效好坏交给人民来评价,接受人民监督,充分体现了服务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中心观。

  记者: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时代这一目标应如何实现?

  王儒年:“人民的美好生活”包含五个层面的需求。一是充裕的物质条件,这个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性、关键性和决定性的因素。美好生活的首要性特征是“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 “安居乐业、衣食无忧”。实现的办法就是持续不断地发展经济,实施精准扶贫、脱贫,最终实现全面小康。二是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享有政治权利的广度及实效度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人民只有拥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和感觉,才会有生活美好的感受。实现途径是健全法制、全面依法治国。三是丰富的精神食粮。让人民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实现的途径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鼓励人民群众生产优秀的文化成果。四是良好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的公平公正。保持社会稳定,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实现良好社会秩序和公平公正的途径。五是优美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优美生态环境的途径就是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让民众在“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中生活。

  记者:怎么理解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

  王儒年: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的所有目标都指向为人民服务,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的利益。我们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始终依靠人民,包括政策制定、计划实施、过程监督和成果评价。要牢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此,我们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袁 媛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