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前沿 > 最新推荐 > 正文
弘扬王杰精神,锤炼新时代“纯钢”
2019-06-25 08:57:00  来源:新华日报

  徐州市云龙区铜山路,全国双拥模范街。

  川流不息的道路两旁分布着王杰社区、王杰派出所、王杰中学等众多爱国拥军单位,与驻于此的王杰部队一样,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王杰”。

  54年前,正是这个响亮的名字,像春风一样吹遍华夏大地!

  1965年7月14日清晨,在今天的邳州市张楼乡,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面对即将爆炸的炸药包,纵身扑倒,挽救了12人的生命,将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人们含泪整理英雄遗物时,意外发现了10多万字的日记。日记中的每句话,都印证着这位年轻士兵不同寻常的思想境界:“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英雄虽离去,精神永长存。王杰精神得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誉。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在视察王杰生前所在连时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王杰‘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在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之际,记者来到徐州,探访英雄所在连队、英雄牺牲地、英雄纪念馆以及以英雄命名的社区、派出所、中学……感受王杰精神蕴含的初心和使命。

  【一心为革命】

  现场:

  牺牲54年,他的床铺和书桌仍留在军营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活要活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活在世上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要像黄继光、董存瑞、雷锋、钱正康那样,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献给祖国,献给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

  ——王杰日记,1963年4月25日

  步入王杰部队“王杰班”,王杰生前的床铺和书桌依然保持着原样。凝望着这张书桌,时光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

  1942年,王杰出生在山东省金乡县华堌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就埋下了一颗从军报国的种子。1961年,19岁的王杰写下自己的志愿:“人一生以服从祖国需要为最快乐,服兵役是第一志愿。”这年8月,他放弃读高中的机会应征入伍,被分配到当时的济南军区装甲师某部工兵营1连6班。

  白天刻苦训练,晚上坚持学习和写日记。当兵4年,王杰写下23本、总计10多万字的日记。日记记录了英雄成长的历程,映照着英雄崇高的境界,成为英雄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王杰在日记中写道,“当兵是为人民、为党、为祖国而来的,不管任何工作,党指到哪里就冲到哪里,就是需要献上青春也没有怨言。”他是这样写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在日记中8次提到黄继光,6次提到董存瑞,33次提到雷锋。他始终以英雄为榜样,沿着英雄的道路,迈出了灿烂的足迹,在千钧一发之际,他牺牲了自己,挽救了他人的生命。

  王杰牺牲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了王杰的事迹;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先后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军民向王杰学习,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向王杰学习的热潮。2009年,王杰和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先锋楷模一同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如今,在徐州市王杰社区办事大厅,仍醒目摆放着写有王杰“人生三问”的标语牌。在社区工作了20多年的老书记裴保祥直言:什么是理想、前途和幸福?王杰的人生三问,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经常问自己的问题。在他看来,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以最快速度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服务好群众,擦亮王杰社区这块牌子。

  王杰派出所所长谢剑波说,“我们都是‘王杰’传人,要在打击犯罪中锤炼过硬本领,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体现责任担当,在为人民服务中始终无私奉献。”

  邳州市委书记陈静说,“王杰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和党性初心。今天,学习王杰精神,就是要学习践行王杰一心为革命的政治忠诚,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推进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原声:

  “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如果有人问我愿意做真金呢还是纯钢?

  虽然金子很名贵,但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你看他在那高炉的烈火中沸腾,烧掉自己身上的一切杂质,然后变成品种多样的钢材,运到农村,送进工厂……

  什么是我们青年的个性?

  钢!捍卫、建设祖国的纯钢!

  ——王杰日记,1963年3月17日

  “王杰!”“到!”

  晚点名的呼点,连队全体战士齐声应答。

  连队门前广场上,矗立着王杰半身铜像,毛泽东同志题写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八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

  54年如一日,每天晚上,历任“王杰班”班长都要把老班长王杰的被子打开,清晨再将被子工工整整叠好。“敬一个军礼,叠一次军被,就感觉老班长始终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激励着我们做更好的自己。”现任班长王大毛说,这是一种纪念和景仰,更是一种传承和激励。

  哪里有困难,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王杰。王杰跟随连队担负施工任务,他总是抢着到最危险的地方作业。冬训中,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打桩架桥;施工时,突然暴发的山洪卷走了物资,又是他第一个奔去抢救;爬高空、钻猫洞进行爆破,总是他担着风险抢先去装药、放炮,有时出现哑炮,他也争着冲上前去排除……

  时光荏苒、时代变迁,王杰精神经受了岁月的洗礼却从未褪色。“王杰民兵班”第一任班长李彦清,是当年王杰用生命掩护下来的民兵之一。李彦清说:“是王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1973年5月,在一次地雷实爆演习中,为保护一名女民兵,排除哑雷,李彦清像王杰一样毅然扑向炸点,导致双目失明。伤残后,李彦清没有消沉,担任起王杰事迹义务宣讲员,足迹踏遍北京、江苏、山东、安徽等地,为部队、学校、机关、企业、农村等作报告数千场次。

  在“王杰班”,老班长用生命践行的王杰精神早已化作班魂,无时无刻不在鞭策和激励着战士们。近年来,“王杰班”战士铆在训练场、研究新装备,去年野外驻训超过300天。

  一个人影响几代人,一个班级带动身边集体。如今,“王杰班”已成为部队人才培养的摇篮,四百名骨干走进“王杰班”进行联学联育。“进来的是块铁,出去的都是优质钢。”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勇于担当的生动写照,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 李彦清说,今天,弘扬“两不怕”精神,就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像王杰那样平常时候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奋斗终身。

  【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

  传承: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

  一个人吃好穿好不算幸福,只有天下穷苦的人都过上美好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王杰日记,1963年8月21日

  邳州王杰纪念馆,橱窗的角落里,23朵纸做的玫瑰花娇艳如昨。这是王杰逝世50周年时,他曾经的未婚妻赵英玲女士亲手所做。

  巧合的是,6月19日,记者来到邳州王杰纪念馆的当天,70多岁的赵英玲在女儿的陪同下也来到王杰烈士墓碑前祭奠瞻仰。

  “我跟他既是同学,又是朋友。1957年的时候我们定了亲。”回忆起曾经和王杰相处的点点滴滴,赵英玲依然历历在目。1961年,王杰应征入伍,两人变得聚少离多,只能靠书信往来。王杰的父母体弱多病,为了照顾他们,赵英玲离开了山东老家,跟随他们一同来到了内蒙古。

  1965年,王杰牺牲的消息传来,赵英玲始终无法相信。此后几年,赵英玲一直坚持留在内蒙古照顾王杰的父母,直到王杰母亲劝说,才让她有了松动:“她一看到我,就会想起王杰,她心里只会更难受。”

  过去的几十年,赵英玲从未主动向人提起过她与王杰的过往,但王杰“三不伸手”的高尚品格深深影响着她。赵英玲曾经可以有更好的发展,但她却选择了去乡下农场劳动:“王杰以前跟我说过,你应该多劳动,你不劳动他不劳动,全国人民吃什么?所以我就去了农场,我愿意干最脏最累的活,因为我觉得有意义,心里舒服。”

  “王杰在物质生活方面非常俭朴,每月津贴仅花一元左右。他牺牲后,战友们从他的遗物中,找到了一个小口袋,里面装满了牙膏皮,他生前收集这些,换成钱给连队买书。”在邳州王杰纪念馆馆长李文静看来,“三不伸手”精神就是艰苦朴素、无私奉献。

  邳州王杰纪念馆开馆以来,每年约有10万人次到此瞻仰、凭吊。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王杰精神影响了众多干部群众。

  邳州王杰中学校长宋端凯表示,学校立德树人,将王杰精神“一二三”内化为王杰中学师生共同遵循的“一二三”。一心为学习;不怕苦、不怕难;荣誉上不沽名钓誉向组织伸手,待遇上不好高骛远向学校伸手,物质上不追求享乐向父母伸手。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永远跟着党……”从江苏徐州到山东金乡,再到内蒙古阿荣旗,从军营、机关、社区到学校,这雄壮嘹亮的歌声始终回荡,一代又一代共和国儿女耳濡目染、浸润其中,早已将王杰精神融入血液、化作基因。 本报记者 孙 敏 杨 丽

  学习践行王杰精神

  卢倩

  学习践行王杰精神需要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当前汲取王杰精神滋养,发掘其时代意义与价值,激发人们与时俱进,有助于汇聚起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正能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王杰以行动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和初心。不忘初心,才不会迷失方向和道路。新时代学习王杰精神,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系民生疾苦,回应百姓关切,坚定信心、坚守信仰、努力拼搏,才能不断续写辉煌。

  学习践行王杰精神需要积极的行动和努力。对精神的学习,需要用行动来诠释。学习王杰精神,就是要牢记我们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时时刻刻做模范、事事处处当表率,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王杰志存高远、无私忘我,学习王杰精神,既要“勇”为,更要“善”为、“巧”为。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转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的自觉行动,始终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学习践行王杰精神需要在对标找差中拾级而上。王杰是普通的战士,更是时代的英雄,他以自己的行动和生命确立了堪称时代丰碑的英雄形象,铸就了激励人们砥砺前行的英雄精神。进入新时代,身处和平时期,也需要英雄精神,需要英雄担当。虽然英雄事迹因时代而各异,但他们都有着坚定执着的信仰和为信仰而努力奋斗的言行,从而形塑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引领大众、构筑共识、影响社会。要遵循时代的发展需要,通过与王杰的对照、对比、对话,找出差距、激荡和净化心灵,从而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拾级而上、争当新时代的楷模,接力推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学习践行王杰精神需要在平凡的岗位中追寻不平凡。王杰精神的形成,不仅是舍生取义的瞬间壮举,还有无数个平凡日夜的努力付出,是历经心灵的千锤百炼所铸就。伟大的壮举正是蕴含于平凡的工作之中。时代所需要的英雄,不只是那些有惊天伟业之人,还包括那些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奋斗终身的人。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积极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自觉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职尽责、干事创业、接续奋斗,从而实现自身的责任担当。

  (作者为中共徐州市委党校副教授)

  王杰精神永不过时

  汪春恩

  王杰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2017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视察王杰生前所在部队时强调:“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王杰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代表中国人民的钢铁意志,是新时代军魂、国魂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驱动轴,是人类繁荣进步的指路航标。

  准确把握王杰精神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王杰精神,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点,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王杰精神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新思想赋予王杰精神新内涵、新价值、新特征。王杰 “一心为革命”的理想信念,“两不怕”的战斗精神,“三不伸手”的高尚情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和升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学王杰精神,党员干部、部队官兵要学王杰精神,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学王杰精神,王杰精神永远是学习的范本、为人立身的榜样。

  结合实际大力弘扬王杰精神。邳州是王杰同志牺牲地、王杰精神发祥地。2005年8月3日,全国首家“王杰精神研究会”在邳州正式成立。十几年来,协会深入机关、学校、部队、企业及省内外各地,大力弘扬王杰精神。在协会的积极争取、倡议下,2018年4月3日,邳州市专门成立“王杰干部学院”“王杰精神大讲堂”。高山仰止英雄路,继往开来写春秋。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王杰精神的时代内涵,把弘扬王杰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更多的平台、载体,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大力宣传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在新时代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作者为邳州市王杰精神研究会会长)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