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前沿 > 最新推荐 > 正文
精准扶贫,扶起来更要干起来
2018-12-25 09:55:00  作者:魏晓敏  来源:新华日报

  泗阳县南刘集乡党委书记陈飞,碧桂园江苏区域党委宣传部长、区域办公室主任田军,省政府扶贫工作办公室处长蒋灵,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记者魏晓敏(从左至右) 曹凯琪摄

  解放思想圆桌会

  嘉 宾 >>>

  蒋 灵

  省政府扶贫工作办公室处长

  田 军

  碧桂园江苏区域党委宣传部长、区域办公室主任

  陈 飞

  泗阳县南刘集乡党委书记

  主持人 >>>

  魏晓敏

  新华日报全媒体评论理论部记者

  改革开放是扶贫根本动力

  主持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请各位嘉宾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谈你们所见证的扶贫成就。

  蒋灵: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水平显著改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从江苏情况看,先后开展多轮大规模的扶贫开发行动。进入新世纪以来,就先后以年收入1500元、2500元、4000元为标准,实施“千村万户帮扶工程”“脱贫攻坚工程”“脱贫奔小康工程”。到“十二五”末,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2015年,以年收入6000元为扶贫标准,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初步估计,到今年底全省将有193万左右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我想就扶贫成就而言,至少可以总结三点:一是广大农民群众吃饱、穿暖已经不再是问题;二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空间极大拓展;三是“广覆盖、保基本”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形成了一张有效减贫防贫的兜底网。

  田军:碧桂园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发端于农村,发展于改革开放40年期间,近10年来,也积极投身于国家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今年,集团已经把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作为我们的双主业。5月20日,集团和全国9个省的14个国家级贫困县签订了整县扶贫协议,对32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点对点的扶贫。对企业来说,扶贫帮困工作更多的是发挥我们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整合社会优势。碧桂园是见证者,也是默默的实践者。

  陈飞: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第一站在农村,现在也仍在农村的乡镇上班。从我自己成长和工作经历来看,切切实实感受到扶贫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十三五”以来,这种感受尤为强烈。一是生活困难的群众越来越少。现在老百姓反映的问题都不再是缺衣少食的基本生活问题。二是结对帮扶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批机关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问计问需于民,大批企业开展村企挂钩、吸收低收入户就业,大批省市县单位挂钩联系乡镇、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三是脱贫攻坚的举措越来越实。南刘集乡针对不同特困群体分类建立“一卡四名录”, 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救助、关爱四项扶贫行动。四是勤劳致富的信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聚焦相对贫困啃“硬骨头”

  主持人:我们往往认为江苏是东部地区发达省份,怎么还有如此多贫困地区?我们的扶贫开发与全国的扶贫开发有什么不同?怎样通过解放思想把握扶贫标准、确立扶贫目标?

  蒋灵:江苏已基本消除国定标准的贫困人口,也没有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级的贫困县(区)。目前,我省扶贫工作的定位是缓解相对贫困。开展帮扶的地区,是按照省定标准确定的经济相对较为薄弱的地区,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之为“贫困地区”。聚焦相对贫困,就是现阶段我省扶贫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与全国扶贫有所不同的地方。

  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引领,深入开展改革创新。要严格对照“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等标准,高质量完成国家和省既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应该积极探索推动“三个转变”:从着力推动减贫向更加注重减贫防贫并重转变;从着力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向更加注重城乡统筹解决贫困问题转变;从着力开展外部帮扶向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转变。

  田军:江苏虽然没有绝对贫困地区,但还是有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地区。因病致贫返贫、家庭空心化的现象比较突出。除了个体的贫困以外,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在一些地区,不存在贫困人口,反而出现了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村级党组织。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在思考,结合我们在全国的一些扶贫经验,我觉得还是要“三抓”:抓龙头。抓村级经济党组织的建设。一般结对的县和村,我们都挂了第一书记,通过这种党建扶贫形式,让他们走出来;抓骨干。我们制定了“寻找”计划,寻找一批青年致富带头人、寻找一批老村长;抓关键。抓住关键产业。一个地区是因为没有技术、没有产业,还是没有资源、没有劳动力,做到因村、因县施策。

  陈飞:扶贫开发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我们这一轮的扶贫标准是在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的基础上,以人均年收入6000元为新一轮扶贫标准。这意味着我们与全国相比有明显不同。首先,收入标准更高,其次,百姓期盼更好,第三,帮扶范围更宽。把解放思想贯穿精准脱贫全过程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一些项目虽然规模很大,效益很好,但是由于没有形成和低收入户的利益连接机制,老百姓没有得到实惠,另外还有一些产业项目,由于门槛过高,老百姓没有听说过,参与不进来,不接地气,这是在我们工作中要加以避免的。另一方面要创新扶贫路径。比如,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年年都在做,但是很少与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结合起来。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并要求到2020年完成苏北地区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这是省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也为我们开展精准脱贫工作创新了路径,放出了样子。

  扶贫必须先扶志

  主持人:现在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关键时期,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但我们注意到,也有一部分人单纯“等靠要”,难以彻底拔掉思想上的“穷根”。请问各位嘉宾,怎么破解这一难题,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蒋灵:在帮扶实践中,我们也确实发现一部分扶贫对象“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更好地实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应注重发挥好四个方面:一是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要更加注重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政治功能,对经济薄弱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大力整顿提升。二是注重发挥宣传教育引导作用。通过文化墙、地方剧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扶贫扶志宣传教育。三是注重发挥培训支撑作用。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进一步强化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农业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四是注重发挥村规民约约束作用。支持各地完善公德民俗、生态环境、平安建设、婚姻家庭、民主参与等治村理政方面的村规民约。

  田军:脱贫的关键在于思想的脱贫,扶贫的重点在于扶志。要想老百姓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扶贫工作中去,我觉得还是要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打消顾虑。比如说有一个产业,让他参与进去,他会考虑到未来的收益,未来的市场等等,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探讨。第一,通过能人的带动和典型的激励形成影响力和号召力;第二,加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转变他们的思想;第三,打通网上扶贫,我们和省网信办共同探讨,建立“千家万户上网工程”,通过上网搭建电商平台,更好地帮助农副产品提升附加值。最后,提升培训的力度和强度。比如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进行的保姆技能培训,使一个村里80%的保姆在广东月收入基本都在2万元以上。

  陈飞:我理解的扶志,实际上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扶贫干部的“志”要先立起来。村居是扶贫工作的主战场,一定要加强村居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要在突出政治标准的同时,把带动致富能力作为一条重要标准。二是要把低收入户的“志”激发出来。让贫困户有“志”,我们从2016年开始,每年单独为依靠自己双手勤劳脱贫致富的低收入户设立“自强不息奖”,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让“志”有用武之地,把“志”的作用发挥好。一是家门口就业,二是向土地要效益,三还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对已经脱贫的低收入户,“扶上马、送一程”,让“脱贫不脱政策”家喻户晓。此外,建立相应惩戒措施,通过村规民约、社会舆论压力等方式,让“等靠要”思想严重的人没面子、坐不住、有损失,从而让其干起来。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