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前沿 > 观点 > 正文
“最长龙粽”,意义何在
2018-06-19 09:49:00  来源:新华日报

  观点1对1

  6月12日,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镇桥西村村民制作出了一根长20.18米、直径10厘米的“龙粽”,足有7层楼高。这根长粽投入50个人工耗时近13个小时,使用了4.1万根龙须草、6000张箬叶、200斤糯米以及40斤腊肉。粽子蒸煮近10个小时,6月13日,村里举行孝慈晚宴,长粽作为孝老食品分给老人。

  甲方

  “最长龙粽”折射文明乡风

  制作这个“最长龙粽”虽然称不上是什么壮举,但折射出的良好乡风值得我们点赞与深思。

  “龙粽”充满民俗色彩。节日的气氛哪里来?从传统民俗中发掘庆祝或纪念元素,将会给节日带来不一样的风情。端午的民俗是吃粽子、赛龙舟,粽子胜在家常,龙舟胜在气氛。包“龙粽”将两者融合,超长的“龙粽”让没条件划龙舟的村子也能在节日期间收获满满的喜悦,同时让民俗文化在创意创新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龙粽”是村民友善和谐的象征。制作“龙粽”需要大量的食材和繁杂的工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村民们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集50个人工耗时近13个小时齐心协力制作完成“龙粽”;而制作的过程也是沟通交流的过程,让和谐友善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

  “龙粽”很有孝心。“龙粽”制作完成后,村里举行了孝慈晚宴,把“龙粽”作为孝老的食品分给老人。敬老孝老,不仅要让老人有物质上的保证,更要有精神上的满足。亲手制作节日食品孝敬长辈,用节日氛围为老人带来精神愉悦,孝心可鉴。

  制作的过程很好玩,孝老的分食更是好事。在好玩的好事中发扬了民俗,传递了孝心,“龙粽”在此时不再是普通的食物,而是升华为这个村庄“有趣的灵魂”。“龙粽”带火了桥西村。村民们做“龙粽”一年也就一回,如果人们来到桥西村,一定不是冲着粽子,而是倾慕良好的乡风——最美的风景是人。民俗味儿浓厚的村庄,淳朴有爱心的乡民,正是推进乡风文明的良好示范。 袁 媛

  乙方

  莫让“最长龙粽”流于一场喧闹

  粽越长、情越深。遂昌人弘扬传统文化的孝亲行为诚然值得点赞,但也有质疑的声音认为,见过了中秋节的“特大月饼”,端午节的“最长龙粽”又来了,一旦作秀的意味过浓,或许会掩盖其本身的美好意义。

  兰州“世界最大百合月饼”、四川“全球最大鸳鸯火锅”、扬州“最大份炒饭”……许多地方追求“最大”所带来的轰动效应,以期叫响地方知名度。如此大动干戈制作“龙粽”,显然也是一次热闹的地方宣传行为。热闹过后,究竟能留下什么?仔细剖析,不难发现,用砸钱、堆人、拼场面等粗放方式打造出的“最”,表现出当下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一旦缺乏对过程的细致考量、对结果的预判,一次吸引眼球的宣传也可能成为反面案例。在这一点上,“最大炒饭”的教训无疑最为深刻,因为无法找到4万人食用,“最大份炒饭”转眼变成了“最大份垃圾”。

  “最长龙粽”这一庞大工程,显然也有许多细节需要考量。就卫生问题来说,由于气温高、耗时长,为了给粽子保鲜,仅靠村民们用冰水浸泡过的毛巾盖在粽子上降温,实际保鲜效果究竟如何?再说食用问题,专门定制的长达21米的蒸汽管,除了煮“龙粽”,平日又有何用场?粽子是送给老人食用的,是否煮熟、是否卫生、味道如何,这些问题才最关键。然而当决策者的目光只聚焦在宣传效应上,老人也有可能只是聚光灯下的道具,一旦忽略这些本该最关心的问题,“最”工程往往难逃遭人诟病。

  没有最长,只有更长。今年制作20.18米长的龙粽,明年是不是又会有20.19米的龙粽?其实,地方宣传大可不必纠结在“最”上做文章,进一步挖掘龙粽背后的文化内涵,以文化为媒,才是明智之举。 杨 丽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吴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