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学林 > 最新推荐 > 正文
作品选摘
2020-05-26 09:16:00  来源:新华日报

民国史研究迈向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十分重视学风问题。研究历史,史实是基础。尊重史实,纪史以实,是历史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信条,也是史学家应该具备的史德。许多老一辈史学家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可是,长期以来,优秀的治学传统和史学家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遭到破坏。随风写史,歪曲事实,曾泛滥一时,造成严重的危害。目前这种现象虽有很大改变,但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术界一些人的价值观念被扭曲,新的不良风气正在滋长蔓延。

——《民国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于2000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理应深刻反省战争罪行,总结教训,以史为鉴,与曾被其伤害的亚洲国家和平相处,共同创建美好的未来。但是,日本政府一直未能正确对待和认识战争性质和战争责任问题,也从未向中国政府和人民正式道歉。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断释放出错误言论,否认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美化侵略战争,美化殖民统治,尤其是不断地否认南京大屠杀,把它说成是中国人“虚构的”,是“谎言”“捏造”。他们的言行,严重地伤害了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恶化了中日两国关系。而对南京大屠杀的不同认识,也已成为中日关系的焦点问题之一。

——《〈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的学术价值与政治意义》,载于2007年第1期《南京大学学报》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中国长时间抗击着日本侵略军的大部分主力部队。当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70%的兵力,大约35个师团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中国的抗日斗争,给日本军事力量以极大的杀伤和消耗,不仅使日本无力进攻苏联,也有力地遏制了日本的南进政策,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在战略上和战役上都支援和配合了盟军的作战行动。毫无疑义,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史(1931—1945)》总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蒋介石这个人物,在中国妇孺皆知,他的一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活动,常是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可是如何评价蒋介石,曾长期成为史学工作者不敢涉足的禁区。民主革命时期,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国民党政权,“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这一口号在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曾对人民群众起过重大的动员和鼓舞作用。40 多年过去了,形势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迫切需要全面认识蒋介石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把他放到近现代历史的大潮流中给以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以便分清他的是非功过,明确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蒋介石全传》绪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5月第1版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杨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