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脉动 > 最新推荐 > 正文
守住圈子的边界感
2020-08-25 08:25:00  作者:袁 媛  来源:新华日报

在今天的舆论环境中,“饭圈”一词已经接近于贬义词了。一些粉丝以过激举动来支持自己的偶像,一言不合就攻击谩骂甚至人肉搜索,给社会带来了“饭圈出征,寸草不生”的负面观感。但单看“饭圈”这个词,它的语素带有积极色彩,至少是中性的:“饭”是“喜欢与倾慕”,“圈”是“相同爱好者的交流”,两件挺好的事儿,怎么组合在一起就成了贬义词呢?恐怕,问题就出在一些粉丝太急于寻求圈子之外更大范围的认同,忽略了圈子的边界感。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从小就听过的这句俗语,早就指明了一个基本事实:人与人之间的审美和情趣并不相通。生活中不乏这样的场景,有人热情地将圈内审美认可的人或物推荐给身边的圈外人,但往往只能收获礼节性的微笑甚至碰上一鼻子灰,末了双方都很郁闷,暗叹对方“不识货”。其实,爱好的形成因素是复杂的,美好也是需要慢慢发掘的,绝非简单粗暴地“安利”就能传播扩散。“饭圈”犯的一个基础性的错误就在于,在不恰当的时机和场合试图“破圈”,并以幼稚的、低级的、不专业的言行为圈子带来了毁灭性的声誉影响。

所谓“破圈”,指的是从“小众共识”走向“大众共识”,它需要现象级的作品来撬动,需要专业的团队来经营,需要时间来慢慢浸润。举例来说,科幻圈在国内本是个小众圈子,因为有了《三体》这样的重磅作品持续输出影响力,全社会对科幻文学的关注与赞誉才会逐渐上升。纵观各个圈子,能成功“破圈”者少之又少,大多数在破壁之路上碰得头破血流。例如人们深恶痛绝“祖安文化”,不耻于“祖安人”以辱骂、贬损他人为乐。实际上,“祖安”语言的起源是游戏玩家花式调侃不给力的队友,在游戏圈子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小幽默,但脱离了特定的语言环境,“祖安”行为就成了一种有损公序良俗的道德污点。还应看到,在“破圈”的过程中,为了便于大众理解与传播,圈子需要让渡出很多原有的特质,导致“破圈”最积极的核心粉丝因此而失落。可见,寻求认同是人之常情,但放在因爱好而集结起来的圈子上,则大可不必。

人与人之间应当有边界意识,圈与圈之间也是如此。防止“饭圈”突破界限,关键还在青少年。社会舆论和学校、家长除了要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外,也应从公民教育入手,帮助他们建立起尊重他人、尊重边界的意识。对意见不同者求同存异,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试图理解不同的声音,在表达意见的权利和自主思考的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当更多的青少年能在这方面做得更好时,“饭圈”的戾气一定也会逐渐消解,追星才能真正成为个体的精神愉悦、社会的有序环节。

守好圈子的边界感,是对圈子最好的守护。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