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思想周刊 > 脉动 > 最新推荐 > 正文
其他“雕塑家”得帮一把
2020-06-05 09:41:00  作者:杨 丽  来源:新华日报

关于父母需要“持证上岗”的建议并非忽然出现。或溺爱、过度监管,或虐待、不负责任,此类有关亲子关系的报道时常刺激我们的神经,引发人们对如何当好父母的思考。总有人以半调侃的方式建议,当父母也需要有个“合格证”才行。

父母要不要“持证上岗”,网上讨论热烈,各种观点交锋,从中可以看出当下年轻人对父母的期待和现实的落差,以及父母对于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的迷茫。从网友的反馈来看,对这一建议的社会情绪主要以正面为主。即便网友普遍认为父母“持证上岗”的“想法很好,执行很难”,但我们依然可以读懂这一建议背后的期盼和共识——要培养合格的孩子,必须要有合格的父母。父母要提升自己的素养,履行好监管责任,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育。然而,为人父母却是这世界上最难做的“职业”。一说到孩子的教育问题,许多父母总会流露出焦虑甚至是无奈的情绪。尤其是面对升学的压力,父母的教育焦虑施加到孩子身上,亲子关系一度紧绷,实在是难言轻松。“母亲当街跪求儿子上学”“17岁男孩当着母亲面跳桥自杀”……对于大多数想尽责却不知道如何尽好责的父母而言,他们一直在苦苦寻求亲子关系的平衡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就像一块大理石,如果想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型,需要经过六位“雕塑家”之手。他们分别是:家庭、学校、孩子所在的集体、孩子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孩子的教育关乎家庭,也关乎社会,并不仅仅是父母的责任。如何对家长进行科学培训,让他们知晓亲子沟通的原则和底线?如何引导父母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在亲子关系紧张时,怎样帮助父母消解焦灼情绪?很显然,家庭这位“雕塑家”需要其他“雕塑家”的支持和帮助。

细读全国政协委员关于父母“持证上岗”的建议,“在校内建设家长学校”“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聘请第三方志愿者当老师”等,其实都意在呼吁学校、社会要对家长进行引导和帮助。还有网友指出:合格的父母有“上岗”证,就是说不合格的父母要“下岗”。“下岗”父母的孩子谁来负责?谁来管?这是对父母“持证上岗”的另一层补充,对社会救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待于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当父母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修行。一方面,父母要时常扪心自问,在不断学习与磨合中,找到与孩子沟通相处的舒适模式;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也不能“袖手旁观”,对父母也要帮一把、送一程,协助父母当好孩子的引路人。这或许才是父母“持证上岗”的深意所在。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黄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