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悦读 > 最新推荐 > 正文
蒋宪端,从大家闺秀到革命志士
2018-01-05 09:06:00  来源:新华日报

  蒋宪端

  在苏州振华女中的校友录上,有一串令人熟悉的名字,她们是院士何泽慧、文学家杨绛、革命家陆璀、“月季夫人”蒋恩钿、名记者彭子冈。其中还包括大家闺秀出身、最终走上革命道路的蒋宪端。

  蒋宪端(1912—1972)出身太仓的名门望族,是蒋恩钿的远房侄女。她的父亲蒋恩锡与国民政府外交官蒋恩铠是亲兄弟,蒋宪端下有四个妹妹、一个弟弟。蒋家家境殷实,父母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将他们都培养到大学毕业,曾对女儿们说:“将来给你们的嫁妆就是大学毕业证书。”

  1926年,蒋宪端就读苏州振华女校。1932年,她考取清华大学,选择了物理系。时任物理系主任叶企孙说女生学不好物理,蒋宪端听后不服气,拿出门门优秀的中学成绩单据理力争,终于留了下来。然而上帝和她开了个玩笑,她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以致影响学习,于是听从医生建议,转到心理学系,想借机了解失眠的原因,不久又转到地学系攻读气象专业。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蒋宪端勇敢地走在游行队伍中,不时拿起相机,记录学子们抗日救国的历史场面;还拿起笔,手绘宣传画《日军大演习略图》,以“请看今日之北平,竟是谁家天下”之言唤醒民众良知。

  中共地下党决定成立“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清华、燕京、辅仁三所大学组成第三团,蒋宪端在团长黄华、蒋南翔的领导下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写标语、贴布告、演话剧,传播抗日救国火种。她从小喜爱音乐,又弹一手好钢琴,与几个同学组织海燕歌咏团,自己唱女高音,每周两次在大礼堂教同学们演唱爱国救亡歌曲,《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救国军歌》等回响在清华园内。1936年4月,她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1937年夏天,蒋宪端大学毕业后准备到南京北极阁气象台工作,恰逢“七七”事变爆发,于是她回到太仓老家。1938年6月底,她辞别家人,只身来到重庆寻找党组织,此时她与清华同学、地下党员罗清相遇,之后两人结为夫妇。

  1941年,她和罗清调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也称红岩村)工作。蒋宪端被分配到外事组,做秘书工作,她在振华、清华打下的英语基础在这里派上了用场。考虑到在国统区生活的家人的安全,她改名金涛,金是母亲的姓氏。蒋宪端和罗清选取《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的重要文章和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对局势的讲话,编译成英文小册子,送给各国使馆,且通过外国记者和友人带到国外,宣传我党的抗日救国方针。他们编译出版了二十种英文宣传册,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两个中国之命运》《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作为重要著作得以广泛宣传。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举行和平谈判,蒋宪端作为中共代表团外事组秘书,参与了谈判全过程。她和龚澎是主要翻译,她的英语功底好,可以边听中文边用打字机打成英文,以最快的速度向外发布信息。

  1946年,蒋宪端调到解放区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主持英语广播工作,一年后,她到东北局担任中央妇委书记蔡畅的秘书,负责与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及各国妇女组织的联络工作。

  1949年,一封标着三个加急符号的周恩来亲笔信送到蒋宪端的手上,让她做好从全国妇联调到军委气象局的准备。年底,蒋宪端担任中央军委气象局办公厅主任,后军委气象局更名为中央气象局。至1957年,全国拥有气象台110个、气象站1537个,建成了地面天气测报网、高空天气探测网,气候观测网也初见规模。两年后,蒋宪端被任命为新组建的气象科研所所长兼党委书记。短短几年,她就像一个拓荒者,不断开拓新领域,默默耕耘在气象天地里。

  (本文摘自《灯火阑珊处》一书,作者沈慧瑛)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沈慧瑛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