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交汇点
理论之光 > 人文周刊 > 百家 > 最新推荐 > 正文
创造还是毁灭,就看人类如何选择
2017-12-29 10:04:00  来源:新华日报

  叶 盛

  很多人到自然博物馆去看古生物化石,那些古生物都已经灭绝了。现代人一生几十年中就会见证一次或者是多次物种灭绝,这个比率已经远远高于地球历史上的平均水平,科学家们管这个叫做第六次物种大灭绝。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物种灭绝灾难呢?

  大堡礁可能在50年内消失

  如果你去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站在珊瑚礁上你会发现,眼前是一条平坦的高速公路,在那些珊瑚礁缝隙之间有巨大的海参,有小小的鲨鱼,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有一些在夜晚发着光,这时你会发现所有方向都是海,抬起头来天上是璀璨的星空。在这样的美丽景色下,我想任何一个人都会感觉到人类自身的渺小。可是恰恰就是这个渺小的人类,毁灭了这个星球上很多物种。

  大堡礁正面临着一场危机。它非常大,相当于从英伦三岛一直延伸到意大利,如果放到美国能够纵贯美国西海岸,放到中国能从北京一直延伸到广州,里面生活的物种保守估计是数百万种,不保守估计是数千万种,所以科学家称之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我不知道咱们在座的有多少人去过大堡礁,有谁想去的赶紧吧,科学家已经预言了,50年之后再也不会有大堡礁了。

  元凶就是海洋酸化,而海洋酸化就像温室效应的孪生兄弟,因为它们同样都是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二氧化碳融到海水中之后,就会形成碳酸,而碳酸在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平衡支撑之下,就会使得水体酸度上升,使得珊瑚礁这类钙化物溶解掉。

  实验结果表明,当海洋的PH值达到7.8的时候,所有的海洋系统都会崩溃。如果我们人类维持现在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的话,到2094年,全球海洋的表层水体,它的PH值都会达到7.8。

  大家会说,二氧化碳肯定就是工业文明排放的吗?有证据吗?当然有证据,科学家把全球历史上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做了一张表,史前时期二氧化碳水平的确在波动,但是这个波动水平,范围是小的,变化比较温和。人类文明刚刚出现的时候,这个二氧化碳水平还是维持基本平稳的,拐点发生在1800年前后,正是人类产生工业革命的时候,二氧化碳水平迅速上升了。我们把大自然用了几亿年的时间才固定下来的碳,只用了200年的时间又重新排放到大气中。

  海洋酸化不是珊瑚所面临的唯一问题。珊瑚的五颜六色不是它本身的颜色,而是珊瑚体内共生的一种藻类的颜色。当珊瑚感受到生存压力,比如说酸化海洋、温室效应提高海洋温度、环境污染导致水体清洁度的下降,珊瑚就会把体内藻类排出来。一旦失去这些藻类,珊瑚很快就会死亡,这种现象就叫做珊瑚白化。

  实际珊瑚白化现在不仅在大堡礁发生着,在加勒比海,在红海,在地球上所有有珊瑚的地方都在发生着。如果我们不能改变现在的环保态度,不能够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的话,我们真的再也看不到大堡礁了。

  你可能会问,珊瑚一类的钙化者消失就消失吧,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来看一下海洋生物食物网,你会惊奇地发现,它最下面两三层几乎全都是钙化者。我们常见的虾,还有各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大部分是钙化者。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所有钙化者都消失了,那么海洋生物系统这栋大厦肯定会倾倒,上一层海洋生物,这些大型鱼类同样不会存活。最顶级的捕食者是人类自己,如果物种灭绝真正影响钙化者的话,最终我们现在吃的海鲜可能都会从餐桌上消失。

  很多生物正“与幽灵共舞”

  当然了,如果只是海洋生物的故事,可能跟我们陆地上生活的人距离稍微有那么点遥远。然而事情却没这么简单。

  有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叫做巴拿马金蛙,它生活在中美洲地区。科学家估计,它已经在野外灭绝了,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一种真菌感染造成了一种感染病,使得它们全部灭绝了。

  下面这个动物是一只冬眠中的蝙蝠,你可能觉得它睡得很安稳,其实它已经病入膏肓了,它的鼻子上那团白色粉末是真菌,这种病被称为白鼻病,现在在北美地区非常严重,导致了当地相当多种类的蝙蝠濒临灭绝。如果一只蝙蝠带着白鼻病进入冬眠的话,来年春天时整个这个洞穴里的蝙蝠没有一只能活着飞出来,这个病就是这么严重。

  你可能觉得我说的是个案,不是这样的,现在整个物种灭绝情况非常严重。比如巴拿马金蛙所属的两栖类,全球大概1/2两栖类物种已经灭绝或者濒临灭绝。这个数字对于筑礁珊瑚,鲨与鳐,对于淡水软体动物来说是1/3。对于我们哺乳动物来说是1/4,爬行动物是1/5,对于鸟类是1/6。所以物种灭绝绝不是个案,而是蔓延在全球,蔓延在海洋中,陆地上,天空中,所有有生物的地方都在发生着物种灭绝。

  你可能问,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大范围物种灭绝了?我们刚才说了海洋酸化,有温室效应,有乱砍滥伐,还有栖息地的破坏,栖息地碎片化,这些都会导致物种的灭绝。还有一些原因可能是大家一般不会想到的,比如这里的最后一项叫做全球旅行。刚才我们说的那只蝙蝠,这个白鼻病在美国出现,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它其实最早发生在美国中部的一个洞穴,这个洞穴夏天的时候是一个旅游胜地,会有全球各地游客来到这个洞穴参观,现在科学家认为很可能是其中一名游客,从另外一块大陆带了某一种真菌,最终它在整个北美地区传染开来导致蝙蝠的灭绝,几乎防不胜防。

  这个现象在进化生物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做与幽灵共舞。原本所有进化出来的物种和它所处的环境完美契合,好像两个舞者在跳舞。但是环境改变后,一位舞者消失了,而生物还像原来一样跳舞,所以我们称之为与幽灵共舞。

  在史前时期,环境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千万年的级别。人类出现之后,环境的改变非常快,对于旅行之类的问题,可能一夜之间就发生了,没有生物可以进化得这么快,只能面临灭绝的命运。

  只有发展科技才能保护环境

  大家可能说了,灭绝就灭绝吧,不就是少吃几样海鲜吗?实际上,物种灭绝可能会对环境带来巨大的反作用。澳大利亚现在一片荒芜,但在史前澳大利亚像巴西一样被热带雨林覆盖,什么原因导致这里变成一片荒漠?原因有地质和气候等,但根据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很可能也有人类的原因,因为它从雨林变成荒漠的时间点,恰好是人类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点。人们捕杀大型食草动物,导致死去的植物不断堆积,很容易引发火灾,随着一轮又一轮火灾洗礼,导致耐旱、耐热的灌木生长得更好,高大的乔木全都消失,于是环境从雨林变成了荒漠。

  可能在座有人会说,我是环保主义者,一不吃肉,二不杀生,上下班走路不开车,物种灭绝跟我没有关系了吧。可是大家总要用手机、电脑,家中也要用电。我们知道电子产品抛弃后有重金属污染,塑料从石油中来的,所有生产当中都用电能,电能现在很大程度仍旧依赖于燃烧煤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其实我们只要活着,从在娘胎里就开始了为物种灭绝做出“贡献”,这是人类无法摆脱的原罪。

  恺撒大帝曾经说过一句话:“I came.I saw. I conquered”——我来了,我看见了,我征服。

  如果是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他会怎么说呢:“I came.I created.I destroyed”——我来了,我创造了,我毁灭了。

  的确,我们首先创造了,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因为我们能够创造和使用工具,那这个创造能不能解决我们这个毁灭的宿命呢?我认为是可以的。有些人说很简单,我们只要退回到刀耕火种这种低技术水平时代就可以解决问题。可是大家想过吗,我们现在全球60亿人口如果回到刀耕火种的时代,我们连肚子都喂不饱,怎么来保护环境呢?所以说,唯一的解决之道,仍旧是向前发展科技。

  电影《明日世界》畅想了未来的世界,通过一些高科技手段,让人类居住地极大程度收缩但能够舒适生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大面积陆地表面还给大自然,让其中的生物能够好好繁衍生息下去,这可能是我们人类和生物和平共处的唯一解决途径。

  我想说,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做到我所说的,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话,当它们回首来看我们现在这个时期——这个物种大灭绝的时代,他们会怎么说呢?

  “I came.I destroyed.I created”——我来了,我毁灭了,我创造了。但愿这句话有一天能够成真!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副研究员)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叶 盛   编辑:吴鑫浩

  • 44.png

    如何准确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 33.jp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亮点

  • 2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制度优势 提升治理效能

  • 12.png

    解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 8.jpg

    十九大代表带你学报告

文件下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