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这里:
微信
理论之光 > 江苏聚焦 > 基层党员冬训 > 淮安市 > 正文
运用“五融”教育模式增强冬训实效性
2017-03-14 10:06:00  作者:淮安市委宣传部  来源:苏萱礼

新形势下,增强冬训对党员群众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离不开理念创新、载体创新、手段创新。在2015-2016年度基层党员冬训工作中,我们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充分考量基层党员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实施“五融”教育模式,不仅使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形式生动新颖,受到了基层党员群众普遍欢迎。

一、学与“讲”相融合

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宣讲,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增强基层干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涟水县开展“涟水好人,德馨安东”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好人事迹巡讲、好人文化巡演、好人专场采访等活动,在全县营造学好人、敬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洪泽县搭建“道德讲堂”联动平台,组织全国劳模唐真亚、省马浪岗先进群体代表、“江苏好人”邓红等全县各条战线优秀典型走上讲台进行宣讲,让基层党员听自己喜欢的课程、看自己感动的故事、学自己身边的典型,主动参与、积极融入,真正成为冬训的主体。

二、学与“唱”相融合

音乐最能打动人、感化人,是潜移默化、绵长持久的艺术形式,可以产生震撼人心的强大精神力量。将学唱淮安在全国首创的《廉洁自律准则之歌》作为冬训第一课,在唱响歌曲中熟记内容、领会要义,固本培元、铸魂补钙,让全市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在深学细照笃行中坚守道德“高线”、升华道德境界。结合地方文艺表演形式,重点打造一批淮剧、琴书、快板等短平快式的理论说唱脚本,通过“草根名角”、“百姓名嘴”的说唱表演,把政策亮出来、形势说出来、成就唱出来。清河区扶持培育70支民间文艺团队开展基层巡演,实现宣讲语言大众化;清浦区组织“五老宣讲队”、“五民服务队”、“乡嫂文艺理论表演队”等多支宣讲队伍送教进基层到社区,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

三、学与“传”相融合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冬训中,充分运用家风家训教育方式,推动家风文化延伸到基层。开展“好家风、好家规”征集评选和座谈交流活动,组织基层党员“写家风、晒家风、评家风”,基层党员带头写家训家规、带头讲家风故事、带头践行好家风;将征集评选的家风家规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刊发,向社会推广,精选部分家规家训装裱后作为“传家宝”赠送。通过“写、晒、评、传”,诠释敬老爱幼、崇学向善、律己感恩、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家风内涵,传播向善向上正能量,推动“家风村风民风”新变化。

四、学与“思”相融合

“学而不思则罔”,经过思考的加工,学习的知识才更深刻,更具指导性。开展课堂互动,每堂课宣讲员围绕应知应会适时提问听众,实行有奖竞答,答对者给予一定数额读书券奖励,听众如有疑惑可现场请教老师,或就有关问题与宣讲员进行深入探讨。跟踪督查成效,宣讲结束后,冬训督察员分类约请参训党员干部、私企业主、种养大户和群众代表谈思考、讲认识、说感受,及时掌握冬训带来的新变化。组织专题讨论,围绕冬训专题举办讨论会、演讲会和学习交流,结合工作和思想实际讲体会、明思路、话举措,有读写能力的党员干部每人完成1篇学习心得。

五、学与“悟”相融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学以致用,总结实践中的一般规律,并把这些规律化为独立见解,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创设“实镜课堂”,分批组织党员前往恩来干部学院、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地等红色基地接受正向教育,再到“德园”警示教育基地进行反向冲击,让党员身在“课堂”,心临其“境”,实现自我感悟、自我净化、自我升华。此外,针对基层党员居住分散、价值多元的特点,搭建“微型”课堂,开展送训上门,洪泽县因地制宜创设“船头课堂”,送学到船头,送教到渔家;盱眙县推行“车间十分钟—工间学习课堂”,让“微型课堂”深入车间班组;淮阴区开辟“五微三信一端”平台,淮安区推出“网上理论学习超市”,清河区、清浦区开办“社区大讲堂”、“田头课堂”等,与基层群众无缝对接。

来源:苏萱礼   编辑:韦轶婷